新政或被念错经 慎言新股改

皮海洲 原创 | 2013-09-26 05:23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在管理层最近传出或推出的新政中,有两项特别引人关注,即优先股与并购重组审核分道制。在上周五证监会例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优先股适用企业范围并无行业限制;此外,并购重组分道制审核将于今年10月8日起实施。为此,有舆论认为,证监会正在下一盘大棋,甚至将此称为是“新股改”。

  自从肖钢出任证监会主席以来,一直都在从事两方面的工作。其一就是“钢腕治市”,加强市场监管工作,加大对违法违规的行为的查处力度。这其中的代表作就是对平安证券与光大证券的查处。其二就是做好股市制度的建设工作,如之前的IPO改革,以及目前市场关注的优先股与并购重组审核分道制。尤其是后两者,被舆论称为是“新股改”,这足见舆论方面对这两项政策的重视。

  应该说优先股与并购重组审核分道制,确实是两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尤其是优先股制度,曾经让市场对其充满了期待,特别是在今年6月7日证监会启动新一轮IPO改革的时候,许多投资者以及不少的市场人士特别希望证监会能够把优先股制度引入到IPO改革中来。毕竟从证监会当时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来看,此次IPO改革仍然没有触及到对股市实质性问题的解决。如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或大股东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比例过高,导致“一股独大”及大小非源源不断、使股市成为大股东“提款机”的问题。所以,不少业内人士希望管理层能够引入优先股制度来解决目前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大股东持股比例太高的问题。

  不过,从目前市场的消息面来看,至少优先股制度有“念错经”的嫌疑,或者说与投资者当初的预期不一致。优先股主要是被当成了新的再融资工具。不论是从之前舆论方面传出的“农行、浦发行两家银行将率先试点优先股”的消息来看,还是从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关于“优先股试点不会存在行业限制,符合条件的企业都可以申请发行优先股”的表态来看,优先股制度的推出,首先是用来为上市公司再融资服务的,而不是用来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虽然说把优先股用之于再融资也可以改变上市公司“不圈白不圈”这种圈钱式的再融资方式,但在没有对再融资制度进行统一规范的情况下,优先股作为一种新的再融资工具反倒加剧股市的失血,使得上市公司在股市行情偏暖时可以通过普通股的方式实现再融资,在股市行情低迷时又可以通过优先股的方式来实现再融资。所以,把优先股首先运用于再融资过程,这突出的还是股市为上市公司融资服务的功能,是圈钱市在优先股制度下的一种延续。

  至于并购重组审核分道制,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提高并购重组审核的效率。通过给予“三好生”(好的公司、好的项目、好的中介)们以豁免/快速审核的通道,给“三好生”们以鼓励,同时引导更多的“三好生”们在中国股市诞生。但分道制很难认为是中国股市的重大利好,或中国股市制度的重大变革。毕竟分道制只是给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提供了一种便利,并没有触及到中国股市的根本性问题。而且该制度带给中国股市的影响,目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目前制度对“三好生”的认定较为简单,比如,对“好的项目”的认定是,重组项目属于《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和工信部等12部委《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确立的“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九个推进兼并重组重点行业,交易类型属于同行业或上下游并购、不构成借壳上市的,就是“好项目”,就可以进入豁免/快速审核通道。至于重组项目能不能给企业带来盈利,这中间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等问题,就不是“好项目”来界定的了。所以,即便是通过豁免/快速通道审核的“三好生”,也不代表就一定能够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如果分道制不能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质量负责,将其视为利好就未免一厢情愿了。

  也正因如此,将优先股与并购重组审核分道制的出台或即将出台,视为是一轮“新股改”,在目前看来并不妥当。作为一轮“新股改”,必须直面股市的根本性问题,如果总是刻意回避股市的根本性问题,这样的改革是不能称为“新股改”的。因此,本轮改革最终能否成为“新股改”,就看优先股走向何方了。

个人简介
资深财经评论员,专栏作家。1993年入市,21年的股市磨练,练就了对股市独到的眼光与见解。2001年通过证监会证券投资分析专业资格考试。已在全国主要证券报刊发表文章数千篇,所写文章以政策、时事热点评论、股票炒作心得体会为…
每日关注 更多
皮海洲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