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腐败”是A股长期下跌的根源

郭施亮 原创 | 2014-01-27 06:38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股市腐败”是A股长期下跌的根源

 

  针对“股市腐败”的话题,其实早已受到各界人士的热议。如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所言,股市红利没有惠及全民,中小投资者亏损严重,证券市场有太多的寻租腐败空间。确实,在A股运作二十余年的时间内,涉及寻租腐败的案例为数不少,而“股市腐败”也成为了阻碍A股市场健康成长的一大阻力。

 

  狂发新股的背后到底牵涉着多大的利益链条?自201211月,即浙江世宝成功上市之后,A股市场停发了一年有余的新股。事实上,在201211月至20131230日间,因停发新股影响上市进程的企业多达数百家,而期间涉及的机构PE等也是非常庞大的。然而,在IPO停发期间,股市再融资的现象却持续高涨。纵观近三年的数据,股市再融资量已然超越了股市IPO融资的规模,三年内股市再融资规模竟超过万亿。

 

  20131230日,随着多家企业获得了IPO批文,也正式宣告了IPO的重启。不过,自IPO重启后,获批IPO的企业数量却持续飙升,而近期获准发行上市的新股量也较往年同期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增长。有权威人士认为,自去年11月底确立股市发行向注册制过渡以来,股市的运作模式也应该体现出发行注册制过渡的主题,逐渐形成市场决定企业去留的格局。不可否认,发行注册制度是市场化的最高程度,而市场决定企业的去留也是市场化的一大体现。

 

  过去十余年,以核准制为主的发行模式逐渐露出了弊端,而期间牵涉的利益链条也不断增多。审核机构总揽大权,而掌控着审批大权的工作人员无疑成为上市企业笼络的对象。于是,在审核机构大权掌控的核准制模式下,各种乱象开始浮现。如部分人员利用权力强行占有公司股份,而随着企业的成功上市,相关持股者即可在相应的时点顺利套现,获取巨额的利润。又如部分企业因不符合上市的条件,却通过利益输送等渠道打通了上层的关系,掌控审批大权的人员即可暗中放行。多年来,上市公司造假案例繁多,部分企业成功上市后业绩却出现了突然变脸等问题。而在审核机构严格的管理模式下,为何还会出现如此的怪象,其中的利益关系恐怕只有当事人才可以说清楚。

 

  近期,有消息传出,发审委或将于2015年后撤销。而在发行注册制的运行模式下,审核机构权力过大等问题也将得到有效地解决。于是,作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注册制被市场赋予了很高的期望。然而,自去年年底重启IPO以来,企业上市的速度似乎失去了理性,每天获准上市的企业数量更是创出了历史较高的水平。根据数据的统计,今年1月份,企业发行数量将达到50家以上,而年内企业发行数量更有望超越200家,累计融资规模或超千亿。试问,在企业疯狂上市的同时,却没有完善强制退市、加强对造假企业惩治等有效措施,如此的发行注册制过渡是否已经变了味呢?

 

  “股市腐败”不仅局限于新股发行的内容,而且还牵涉到股市中的交易机制。而股指期货、转融券等做空工具就是最好的体现。

 

  有评论认为,股指期货等做空工具的推出是对中小投资者赤裸裸的抢夺。的确,自股指期货等做空工具推出以来,市场的盈利模式出现了极大的变化。过去,只有通过单边做多才能够实现盈利。而如今,上述做空工具的出现却能够深刻改变了这样的盈利模式。事实上,股指期货交易主要涉及套利、套期保值等内容,而股指期货的套利功能似乎加速了市场的投机气氛。另外,因期现间不对等的交易制度,配合较高的准入门槛,股指期货中的套期保值等主要功能大大限制了普通投资者的进入,却有效保障了大资金大机构的资金安全。于是,在不对称的交易制度下,股指期货、转融券等做空工具为大资金大机构垄断市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在股指期货的交易中,常常还会出现违规性的行为。而在大资金大机构垄断市场的大环境下,部分拥有着权力的人员联合上述机构即可将利润最大化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试问,为何将股指期货、转融券等做空工具的门槛设置得那么高?为何不实行平等对称的交易制度?为何不通过相关有效的制度限制大资金大机构恶意做空市场的行为?若不能实现上述的内容,则保护投资者一说仅仅属于空谈。

 

  笔者认为,中国股市存在着太多的漏洞,而股市腐败等问题足以让A股倒退20年。如今,管理层着力推进监管转型、打击腐败等内容,实则对过去证券市场的“歪风邪气”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算。不过,因涉及的利益太广,且执行效率仍然有待观察,所以这一过程必然是漫长而又艰难的。

  

个人简介
个人邮箱 guoshiliangbo@163.com 郭施亮,知名财经评论员,财经专栏作家,2013搜狐年度最佳行业自媒体人。每日经济新闻《每经智库》专家,前瞻网经济学人,国家级权威学术刊物《中国风险投资》特约评论员。同时,作者受邀广东…
每日关注 更多
郭施亮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