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钢式改革为何不被市场接受?

郭施亮 原创 | 2014-01-07 05:44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肖钢式改革为何不被市场接受?

 

  自2013317日担任证监会主席以来,肖钢的在任时间已经接近10个月。期间,以铁腕作风著称的肖钢对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法制化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其改革力度之大也被市场广泛地探讨。然而,从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股市并没有因肖钢式的改革而回暖。相反,却以疲软乏力的表现来回应肖钢式的改革。

 

  根据数据统计,2013317日,即在肖钢履新证监会主席的首日,股市却以下跌来迎接新任主席的到来。而时隔9个多月,股市也没有较好的表现。以2013317日的2278.4点计算,如今股市的累计跌幅已经接近10%。鉴于这一现象,笔者提出了这样的质疑,即肖钢式的改革为何不被市场接受呢?

 

  肖钢,虽然属于一位行动低调谨慎的人物,但是他在任时所推出的措施却让市场感到惊叹。事实上,在过去9个多月中,中国的证券市场也经历了一系列影响很大的事件。例如,816光大证券乌龙事件、万福生科财务造假处罚判决以及去年年初核查拟IPO的企业财务等。以816光大证券乌龙事件为例,相关机构对二级市场构成了严重的影响,且在此事件中也间接揭示了国内证券市场的漏洞。因此,肖钢借此事件严肃处罚相关的责任机构,并强化了监管的力度。又以前期遭到市场热议的万福生科造假案件为例,该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财务造假行动,已经对证券市场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于是,在该案件的处罚中,终于祭出了“史上最严的罚单”,有力震慑了这一类存在财务造假问题的企业。

 

  不可否认,在肖钢的任期内,确实大幅度提升了监管层的监管力度,且相应的执行效率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不过,遗憾的是,在监管层强化监管,完善股市的法制化、市场化等内容的同时,肖钢式的改革却没有让市场感到振奋。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存在几大方面的影响。

 

  第一、股市过度融资圈钱的本质没有改变。监管严了、法制完善了,市场结构体系深化了,这是我们近几个月来感受最深的现象。毫无疑问,肖钢式的改革在触动着部分利益者的根本利益。不过,从另一角度来看,重启IPO、允许优先股3年后转换为普通股、新三板扩容等问题却进一步加剧了股市的负担。根据数据统计,20141月份拟发行50家新股,融资约300亿元,而年内有望发行200300只新股,累计融资量将突破千亿。再者,优先股的发行实质上为企业提供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股市再融资的压力必将进一步提高。另外,新三板大规模扩容,将有力冲击传统市场的流动性,将起到一定的资金分流效应。也可以这样认为,肖钢式的改革一边在触动着利益者的底线,另一边却为部分利益者谋取更好的利益。

 

  第二、改革力度虽大,但是阻力更大。在肖钢看来,未来将会是股市的改革年,未来必将继续强化监管处罚等力度。事实上,肖钢式改革也让部分利益者吃了不少的苦头。如今,我们看到一个最明显的现象是,随着监管体系的完善,未来企业造假的成本将会大幅度提高,对相关利益者而言,可是一次很大的考验。然而,由于中国股市长期的畸形式发展,历史遗留的弊端问题甚多。因此,肖钢式改革在触动利益者的同时,也必然遭到利益者的顽强抵抗。于是,在众多压力下,最终导致执行效率降低,股市的期望值下降。

 

  第三、中国股市特有的不合理交易机制依然没有得到撼动,强调投资者保护成为瞎谈。自2010年以来,融资融券、股指期货乃至转融券等交易工具的出现深刻改变了股票市场的操作模式。以近三年的股市来看,大资金大机构因有了更好的做空工具,且可利用其特有的杠杆效应,最终操控了整个市场。虽说在最近的三年,中国股市的运行重心不断下移,但是大机构借助相关的做空工具却能够较好地降低操作风险。反之,普通投资者因受限于投资门槛等因素,仅能以单向做多的方式实现盈利,最终必然会有更多的投资者倒在股市上。

 

  近期,管理层大力强调投资者的保护,并出台了相关的措施以保障投资者的切身利益。确实,投资者的利益该要得到保护的时候了。不过,光是言语上的保护显然是不够的,保护投资者更应该出台实际性的政策文件,降低相关工具的投资门槛,进而提高普通投资者的盈利能力。

 

  肖钢式的改革着眼于长远,或将为未来中国股市的发展扫除障碍。不过,在中短期内,若指望肖钢式的改革能够根治A股长期遗留的弊病显然是不现实的,毕竟A股的病症很重,股市的改革之路仍然很漫长。

个人简介
个人邮箱 guoshiliangbo@163.com 郭施亮,知名财经评论员,财经专栏作家,2013搜狐年度最佳行业自媒体人。每日经济新闻《每经智库》专家,前瞻网经济学人,国家级权威学术刊物《中国风险投资》特约评论员。同时,作者受邀广东…
每日关注 更多
郭施亮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