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钱”无底线导致上市公司理财疯狂

曹中铭 原创 | 2014-10-08 08:02 | 收藏 | 投票

     今年上市公司有两个方面的公告堪称多如“牛毛”,一是松绑背景下的资产重组公告,二是上市公司的理财公告。据不完全统计,9月份以来已有158家上市公司发布关于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上市公司热衷于理财的背后,凸显出A股市场的“圈钱”无底线。

 
    近几年来,上市公司对理财越来越“热爱”,而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来自同花顺的数据显示,2012年,上市公司中有268家累计购买理财产品1922款,合计金额1565.1亿元;2013年,有552家上市公司累计购买5592款产品,合计金额4271.69亿元;而仅2014年上半年,已有708家上市公司累计购买8779款产品,合计金额达6158.98亿元。无论是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数量,还是购买理财产品的款数与投入的资金上,这几年都呈现出“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势。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无不是为了利用闲置资金增加收益,但越来越火爆的理财热,却也暴露出多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正如监管部门相关人员所声称的,上市公司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实质上就是在放高利贷,这不仅会提高社会融资成本,还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其二是凸显出其主业不振或赚钱乏术。如七匹狼这几年业绩下降,其投入理财的资金也越来越多,9月初就公告称将投资理财资金额度从15亿元增加至20亿元。其三是一些上市公司正从实业公司变成“投资公司”。当年股改曾出现“对价不够承诺凑”现象,如今上市公司又掀起了“主业不振理财凑”的热潮。如南京熊猫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8511.64万元,同比增长1.62%,而其购买各种理财产品达18次之多,从中获得收益1044.30万元。如果没有理财产品的收益来“凑数”,其上半年业绩无疑将出现负增长。
 
    几乎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声称,其购买理财产品或用于投资理财的资金都来自自有资金或闲置资金,问题是,如果不是因为上市,如果不是能从市场中轻易地圈到钱,众多上市公司又哪有那么多的“自有资金”与“闲置资金”呢?如9月4日,西安饮食公告拟以不超过2亿元闲置募集资金用于理财。而在去年7月份,该上市公司曾以5.21元的价格定增5000万股募资2.5亿余元。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其募集资金居然还处于“闲置”状态,上市公司当初真的“很差钱”吗?而巨额资金被上市公司圈走后一直“闲置”着,不仅导致市场资源错配,也极大浪费的市场的宝贵资源。而这一切,显然都是A股市场“圈钱”无底线造成的恶果。
 
    A股市场作为“圈钱市”,不仅表现在为融资者服务的定位上,体现在新股IPO与上市公司再融资时的“狮子大开口”上,更体现在“圈钱”的无底线上。企业发行新股融资,应该是“囊中羞涩”需要资金才启动上市之旅。但事实表明,诸多闯关企业手握巨额,也要“跻身”于资本市场,这些公司所谓的“融资”,本质上就是一种赤裸裸的恶意“圈钱”行为。一来上市可以圈到钱,二来资本市场为其今后高价套现股份提供方便。
 
    另一方面,由于不需要任何的条件与门槛,定向增发制度的推出,亦让上市公司再融资时没有任何底线,这也是定增市场异常火爆的原因。而一些上市公司将钱圈到手后,不是投资于实业,而是用来理财,这不仅会带来风险,更是对投资者不负责任的表现。
 
    一个没有底线的市场无疑是非常可怕的。前几年A股连续“熊霸全球”,上市公司无底线的再融资行为显然功不可没。优化A股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就要对上市公司无底线的“圈钱”行为说“不”,也必须从制度建设上进行完善。“不差钱”的企业要禁止其上市融资,而对于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无论是公开发行还是非公开发行,都必须设置一定的门槛,比如规定最近三年净资产平均收益率不低于6%,如此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才不会被扭曲。此外,对于那些有闲置资金用于理财的上市公司,其再融资时应该严格把关。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