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间放贷者的困境:无颜面对亲朋,不知何时能再次回家

段绍译 转载自 作者不详 | 2014-02-23 22:30 | 收藏 | 投票

一个民间放贷者的困境:无颜面对亲朋,不知何时能再次回家   

                      作者不详

     正月初一晚上,张诚(化名)趁着夜色,在浓重的鞭炮声中悄然离开了滨州阳信县商店镇的家。在跑路的多半年时间里,他只在年三十儿这天回过一次家,与父母吃顿年夜饭。
  从2011年起,张诚从十多个亲朋手中吸纳了两千多万元放给了当地最大的借贷者之一——阳信县香港汇鑫投资咨询公司。当该公司老板吕启元跑路后,张诚经不住债主们天天上门索债,无颜面对亲朋,最终也消失在乡亲们的视线中。
  年夜饭后,在老母的哭声中张诚再次摸黑而去。他不知道,何时能再次回家,看望父母。
 
  
意料中的崩盘
  “民间借贷关键是钱借得来,放得出,收得回。”谈起两年多的借贷经历,张诚悔恨不已。他坦言,尽管借来了很多,放出了不少,但收回来的很少。
  2011年,国务院出台政策鼓励民间借贷,“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一时间,全国各地民间借贷兴盛起来。张诚原本经销电动车配件生意,当看到亲朋们纷纷干起融资借贷后,他被高额利润吸引加入其中。
  张诚盘算,吸纳一笔资金月息两三分(2%-3%),以六七分放贷出去,每年利润高达50%。资金越多,利润总额越大。但阳信县是山东省级贫困县,农村人均年收入只有8000多元。当地经济薄弱,银行数量少,民间汇集的资金成了最为稀缺的抢手货,放贷者能否募集到钱,便成了关键。
  当时,刚刚入行的张诚只能借到三五万元,月息一两分,加上自有资金,放贷规模有数十万元,月息两三分。当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民间借贷中时,资金的争夺越来越激烈。“为了抢到有限的资金,月息每天都在涨。你出5分,他就敢喊7分,经常有谈好的资金被同行以更高的月息抢走。”张诚回忆,“你只要借得来钱,就不愁放不出去。”
  疯狂的情绪不断推涨,隐藏的风险却无人顾及。到了2012年春,阳信民间借贷的月息已涨到五六分,到了8月份月息都在八九分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一毛二。而月息八分换算为年利率,已超过100%。
  随着利息不断飙升,前来借钱的实业老板越来越少,更多的则是新近涌入的放贷者和资金倒手。由于民间借贷的利润远高于实业经营,像许多放贷者一样,张诚把店面、房产等固定资产在银行抵押,把生意的流动资金转移出来,全部放贷出去。
  短短七八个月的时间,张诚疯狂吸储放贷,资金规模从数十万元攀升至2000多万元,已跻身当地放贷大户之列。张诚最大的客户就是阳信县香港汇鑫投资咨询公司。这是一家2011年2月在滨州工商局注册的企业,董事长名叫吕启元。
  在张诚心目中,吕启元是当地最大的资金倒手之一。仅他所知,多人均向吕启元放贷了上千万元。据当地多人估算,吕启元至少吸纳了上亿元的资金。“吕启元给人的印象一贯财大气粗,坐着上百万元的豪车,借贷月息再高也很少还价。”最初,张诚放贷给吕启元只有200多万元,最终却达到了2400多万元,月息更是攀升至8分至1毛不等。
  张诚清楚地记得,他放给吕启元最后一笔贷款是在2012年8月底。8月25日,吕启元创办的香港汇鑫投资咨询公司特地举行了隆重的开业庆典仪式。这家公司在阳信县繁华路段租赁了三四百平方米的办公室,竖起了长达近百米的硕大招牌。开业当天,公司门口花篮锦簇、鞭炮齐鸣,上百嘉宾云集。
  开业第二天,吕启元提出再借700万元用3天。被宏大庆典所迷惑,没有丝毫防备的张诚又放给他685万元。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位打着“香港”招牌,看似财大气粗的老板在公司开业不到十天就上演了“金蝉脱壳”,悄然跑路。
  作为最大的借贷者,吕启元跑路形成了巨大的资金黑洞,引发了整个县城所有借贷者的恐慌。所有的债主都拿着凭据去找下家赎款。可越是这样,越追不回欠款。下面的债要不来,上面的债还不上。一面被债主逼迫着,一面逼迫着借款人,完全身不由己。
  对于吕启元吸纳上亿资金的去向众说纷纭,有的说这些钱被过高的利息掏空,有的说投到了阳信德馨禽畜肉类有限公司,还有的说投到了一个橡胶项目。
  此后,每天张诚都挣扎在追债与还钱的两难之间。一个县就是一个熟人社会,当初借钱给他的不是同乡、同学,就是亲朋好友。面对他们轮番上门追债,张诚不得不硬着头皮,赔着笑脸,费尽口舌地解释。可还不上钱说的再多也没用。
  最初,亲朋好友们还只是言语催促,时间一长,眼看着数十万的血汗钱没有着落,大家的耐心越来越少。有的恶语相加,有的上门摔砸,原来的亲朋旧故现在变成了“冤家对头”。
  面对借款人,作为债主的张诚也办法不多。他有时会在借款人的公司里干坐好几天,有时也会上门放两句狠话,但没有行动很快就被人识破是“纸老虎”。张诚坦言自己是生意人,不会去雇用打手追债。“再说,真把人逼跑了,追回欠款就更没希望了。”
  吕启元跑路后,张诚的2000多万贷款始终无法收回。万般无奈之下,在去年的一天夜里,张诚也选择了跑路。如今,身在外地的他幡然醒悟,“现在来看,八九分的月息实在太高了,根本没有企业能够承受,崩盘是迟早的事。”


  
缺失的堤坝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山东阳信县民间借贷历经了兴起、繁荣、崩盘、衰败的过程。绝大多数的参与者都成为了受害者。他们有的是商人,有的是邮政局的职工,有的是医院的大夫。他们原本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拥有着丰厚的人脉,参与民间借贷无非是看中了高额的利润。
  他们从民间以较低的成本吸纳着数十万乃至数千万的资金,以高额利息放贷给急需用钱的人,以赚取差价。经过多人转手,层层借贷,逐级累加,山东阳信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金”字塔。最终,不计其数的资金汇集到少数人手中,资金规模从数万元累积到数亿元,借贷月息也从两三分飚升至八九分。
  当地民间借贷崩盘后,他们一个个不是被迫跑路,就是债务缠身。在阳信县商店镇,一位村委书记说,他以1分月息几乎借遍了本村村民,共吸纳了600多万元,又以3分到6分不等的月息通过邮政局刘某放贷给了吕启元。吕启元跑路后,这位村委书记被同村索债几乎不敢回家。
  商店镇另一个村子共有150户,一位72岁的老人受人委托挨家挨户动员,凭着在村里的威信,从70多户村民手中以1.5分月息吸纳了160余万元。见到记者,这位72岁的老人哭诉说,所有的钱都被放贷给一个叫张清新的老板。现在中间人跑路了,临近春节村里的人每天都在找她追债。
  张清新是阳信另一个集资大户,也是商店镇燕店村村支部书记。自称在河南郑州的张清新承认,“的确融了资,但我没有像他们一样关机跑路,”可他却说,“借钱给我的都是亲戚、朋友,没有逼着我要债。”
  商店镇、河流镇等诸多借贷者均反映,他们吸纳的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的资金辗转汇集到张清新手中,部分村子几乎家家户户参与集资。由于直接放贷给张清新的人纷纷跑路,债务链条不完整。大家没有证据直接向张清新要债。而张清新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示:“你看到我给他们打过欠条了吗?没有!绝对没有!”
  由于许多企业老板把自有资金拿去放贷,大量资金无法收回使他们的生意受到冲击。据当地人反映,阳信已有众和木业、梨花台科技、利民面粉厂等企业老板跑路,恒通餐具、瑞阳工贸、鲁阳科技、红芳油脂、希贞粮油面粉等一批企业因民间借贷破产停产。
  当地诸多身陷危机的借贷者纷纷呼吁,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民间借贷往往演变成高利贷,现在阳信经济已被高利贷重创。谁都知道开闸放水前应先修堤坝,政府既然鼓励民间借贷,就应该及时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法律和行政监管体系,保障民间金融规范、健康地运行。
  但当记者把上述情况介绍给阳信县金融办主任张建波时,他表示有耳闻但对总体情况不了解,县里暂时也没有相应对策。
 

   

个人简介
与茅于轼教授唯一签有《拜师备忘录》的亲传弟子,先后担任过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和学术合作负责人,现任北京师范大学MBA导师、重庆理工大学MPAcc研究生导师、段绍译快乐理财游学苑苑长、《新浪财经》理财专家及茅于轼教…
每日关注 更多
段绍译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