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强化投资者教育?

郭施亮 原创 | 2014-03-19 07:09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该不该强化投资者教育?

 

  中国股市特有的投机性令管理层倍感不安。而在更多的时候,他们会将这个问题归咎于中小投资者的身上。在他们看来,强化投资者教育显得非常关键,而股市长期的不稳定也与投资者缺乏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针对近期热议的IPO改革,有部分评论认为,IPO新政实质上是对中小投资者切身利益的过度呵护。而管理层一味偏袒中小投资者,显然不合情理。因此,未来必须对中小投资者开展进一步的教育,培养他们的风险意识。对此,也有不少观点认为,中小投资者并不缺乏教育,而在现有的市场制度下,中小投资者的处境更加艰难。那么,到底该不该强化投资者的教育呢?

 

  IPO如何改革?IPO如何重启?这一系列的问题时刻牵涉到亿万股民的切身利益。然而,随着新申报的IPO企业逐步完成2013年年报的审计,也将预示着第二轮新股发审会启动在即。

 

有数据统计,IPO初审排队企业已经连续14周零申报。不过,目前仍然有687家企业排队等待IPO,其中上交所主板171家,深交所中小企业板283家,创业板233家。

 

面对即将启动的新一轮发审会,管理层或将总结过去的经验,对IPO规则作出略微的调整。其中,或将对前期热议的超募限制、老股转让、新股市值配售等规则进行适当的修改。

 

纵观媒体传出的微调方案,当中或将涉及到几点修改。首先,或将放宽超募的限制;其二或将对信息披露作出进一步的要求,且强调发行人必须充分提示风险;其三或将改变以往市值配售中的市值匹配要求,或不再要求提前全额付款等。

 

  IPO规则或将微调本来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不过,就上述提及的几个关键性看点,却充分展现出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并没有太多的保障。

 

  老股转让本应属于一个不合理的举措。遗憾的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管理层却充分利用老股转让的手法来缓解IPO超募资金的问题。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老股转让无疑大幅度虚增了上市公司的发行价格,进而加速了相关机构以及利益者的利益输送行为。另外,针对新股市值配售的相关规则,前期强制要求打新者不仅需要具备1万元以上的市值门槛,而且还必须具有对应的持股市值。实质上,这是典型的霸王条款。如今,虽有传闻称,或将不需要提前全额付款,而变为中签后再付款。但是此举最终能否有效落实仍然是未知之数。退一步来说,即使措施得以落实,但是这样的规则依然不大合理。

 

不可否认的是,在普通投资者的眼中,IPO改革似乎距离我们越来越远。同时,尽管保护投资者的口号时常挂在管理层的嘴边,但是针对投资者的保护措施真的能够有效落实吗?而投资者的切身利益真的有所保障吗?答案却是显而易见的。

 

  笔者郭施亮认为,强化投资者教育的前提是,必须还给投资者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而一切口号式的保护显然是无用的。可以想象,在一个不尽平等的市场环境下,大资金大机构可以借助资金、信息等优势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作为普通的投资者,却因资金、信息等因素的限制而无法开展正常的投资行动。同时,因近年来股市流通市值的爆发性增长,新增流动性显然无法跟上市场扩容的节奏,传统的价值选股行为也最终难以适应当前的市场理念。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盲目尊崇价值投资的投资者必然难以获取预期的收益,而因市场环境的限制,也只会进一步强化中小投资者的投机行为了。

  

个人简介
个人邮箱 guoshiliangbo@163.com 郭施亮,知名财经评论员,财经专栏作家,2013搜狐年度最佳行业自媒体人。每日经济新闻《每经智库》专家,前瞻网经济学人,国家级权威学术刊物《中国风险投资》特约评论员。同时,作者受邀广东…
每日关注 更多
郭施亮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