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构扎堆创业板说起

曹中铭 原创 | 2014-03-24 08:20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这几年的“两会”,随着规模与影响力的日益巨大,资本市场越来越受到代表与委员们的关注,今年亦不例外。当然,对资本市场的关注,会涉及到诸多方面,自然也少不了近两年涨幅巨大的创业板市场。

    如除了全国人大代表、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表示创业板再融资和退市制度会很快推出之外,在日前举行的证监会系统代表委员新闻发布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深交所理事长陈东征表示,创业板上涨有一定偶然性,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隐忧,希望大家冷静看待创业板。而对于目前创业板机构持股比例已超过60%的状况,陈东征表示,这反映出不但散户投资者不成熟,机构投资者也还不成熟。

    机构持股创业板股份比例超过60%,显然与创业板的超强表现有关。自2012年12月4日创业板指数创出585.44点历史新低之后,一轮大牛市行情便悄然启动。至今年的2月25日的最高点1571.40点,牛市行情历时15个月,涨幅1.68倍。而从2009年至今,具有市场“风向标”之称的上证指数却连续“熊霸全球”,并在此期间不断创出新低。机构创业板持股超过60%,既是资本逐利的结果,也是机构奉行投机的结果。

    创业板上市公司一般以中小盘股居多,而拥有巨资的机构纷纷扎堆其中,也是导致创业板牛市持续一年多的原因之一。不过,对于机构而言,虽然创业板公司盘子普遍较小,但同样有利于其资金的运作与对相关个股股价的操纵。事实上,对于创业板的牛市行情,当市场一次次大喊“狼来了”的时候,“狼”其实并未现身,拥有资金优势与筹码优势的机构无疑功不可没。不管机构是否成熟,最终其都将是炒作创业板的大赢家,而埋单者几乎都是中小投资者。

    机构创业板持股比例超过60%,再一次凸显出A股市场的投机疯狂。当此前监管部门频频将风险教育针对中小投资者时,实际上手握重金的机构投资者更需要“教育”。毕竟,其对市场的影响力更大,也能左右个股的涨跌,亦能左右“容量”不大的创业板的涨跌。从这个意义上讲,创业板牛市的持续,更多的是炒作的结果,是机构投机的必然。

    自首批28家公司挂牌以来,创业板一直处于争议之中。比如创业板所谓的高成长性,在事实面前被击得粉碎。这几年的年报显示,创业板公司业绩增长不仅无法与中小板相比,甚至于还被沪深主板远远地抛在后面。但创业板公司无论在新股发行,还是在二级市场上都享受着高估值,这与其业绩与成长性均不相符。不仅如此,万福生科的挂牌,以及众多创业板公司纷纷出现业绩快速“变脸”现象,更是遭遇到市场的广泛质疑与诟病。创业板的推出,除了为市场增添了更多的炒作题材与炒作概念,为发起人股东高价套现提供方便之外,又为市场带来了什么呢?

    按照监管部门的思路,创业板再融资制度与退市制度会很快推出。完善创业板市场的制度建设固然是必要的。但也必须注意到,创业板的再融资制度切忌变成了又一个适合其“圈钱”的制度;创业板退市制度不能再重演此前主板退市制度的形同虚设的故事,其中,严格退市纪律,进一步降低退市门槛,禁止各种形式的借壳将是关键。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纳斯达克”市场,能够孵化诸多像微软、谷歌等这样的全球知名企业。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