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市场的必然宿命

曹中铭 原创 | 2014-05-29 08:06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监管部门最近对两起违规行为的处罚颇受投资者关注,一是南纺股份财务造假案,连续5年造假连续6年亏损,这样的公司不仅不责令其退市,反而是罚款50万元了事;另一个是新股重启后众多券商的违规行为,除了海际大和被罚3个月不受到其证券承销文件外,其余的千篇一律为“出具警示函”与“监管谈话”。

    在上述违规案处罚的背后,其实再现了市场违规成本低的一幕。与监管部门处罚万福生科案与光大“乌龙指”的“豪气”相比,上述违规案简直不值一提。其实,万福生科案中的平安证券遭到重罚,与平安证券保荐的项目频频出“事故”有关,与该案件性质恶劣有关,也与包装粉饰业绩造假上市引起市场的强烈质疑与诟病有关,为此监管部门才不得不痛下杀手以儆效尤。光大“乌龙指”则因引起市场的剧烈震荡,千千万万投资者为之受到损失,其性质同样恶劣,并且影响巨大,这才招致证监会的重罚。除此之外,就像上述的南纺股份造假案与IPO违规案一样,其它的违规案件中,我们再也没有看到严惩的影子。

    违规成本低能够成为股市的“传统”,显然有其深刻的历史现实因素。当初A股市场的设立,其主要功能是为国企解困服务的,这也为“圈钱市”的定位打下了基础,其后逐渐经历了为央企融资服务,为银行输血服务,为民营企业服务,及至现在为经济转型服务。由此可见,A股就是一个“服务型”的市场。既然是“服务型”市场,那么就要发挥出其“服务”的功能,这也是为什么股市常常被赋予“提高直接融资比例”重任的问题所在。另一方面,一个“服务型”市场,其实是不利于实施所谓的“严刑峻法”的,除非像2004年前后券商出现行业性问题不得不下重手进行整顿。因此,违规成本低就成为了“服务型”市场的必然宿命。

    正因为A股是一个“服务型”的市场,为融资者“服务”的痕迹才会随处可见。同样以上市公司的融资为例。融资、资源配置、定价是市场的三大基本功能,发行新股以及上市公司再融资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现行机制更有利于上市公司的“融资”,2009年IPO制度改革后新股普遍出现的“三高”发行自不必说,即使是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其门槛亦被大幅降低,而像定向增发的再融资方式,竟然是没有任何门槛的,因此无论上市公司质量好坏、业绩好或差,都可以冠冕堂皇地以定增的方式“融资”。还有像上市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时,监管部门也规定其可以进行“配套融资”。当然,没有哪家上市公司实施资产重组会放弃“配套”的机会。

    A股市场诞生20余年来,“牛”短“熊”长是其一大特点,如果从2008年算起,目前的市场正处于一轮长达七年的大熊市中。熊市似乎成为市场的一种必然,而牛市却变得遥遥无期不可期待。金融危机后,美国股市很快恢复元气,自去年开始道指不断刷新历史性高点;曾经深陷欧债危机泥潭的欧洲股市,也早已走出阴霾,昂首向上,其表现远远强于疲弱不堪的A股。当GDP增速回落的“遮羞布”被揭开,当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也无法提振市场时,“服务型”市场的劣根性就暴露无遗。

    近两年,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又被高高举起,这既是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是市场倒逼的结果。君不见,因为中小投资者利益得不到保护,新股发行曾经8次被暂停;君不见,因为市场持续低迷闻IPO色变,监管部门不得不作出年内剩余时间只发行百只新股的决定。

    上市公司“圈钱”猛于虎,违规成本低,中小投资者处于最弱势的地位以及股市多数时间处于低迷之中等,其实都是“服务型”市场的必然宿命。证券市场为融资者服务固然不可少,但绝对不能忽视也要为投资者服务的宗旨。否则,就会受到“市场先生”的惩罚。什么时候A股市场也开始真正为投资者“服务”了,什么时候股市才会燃起希望。


    【身价计算器】只要坚持理财,10年后我的身价将暴涨到不敢相信!
    【从工薪到富翁】比银行利息高30倍神秘理财方法
    【比银行利息高30倍】投资1万元年收益1200的理财方法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