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差”新股受追捧见证A股投机性

皮海洲 原创 | 2014-07-25 05:59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文章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

    欢迎加入本人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号:pihaizhou1964

    根据沪深交易所的安排,在本批次证监会核准发行的12家IPO公司中,共有10家公司分别在今明两天发行,每天各发行5家。虽然本批次发行的新股被舆论称为是史上“最差”,但这丝毫并不影响投资者的“打新”热情。市场人士分析,本周新股发行锁定打新资金在6000亿元到8000亿元之间。

    当然,就史上“最差”新股之说而言,有媒体方面的哗众取宠之意。不过,本批次发行新股业绩不佳却是事实。有资料显示,本批次发行的12家公司中,有7家出现了净利润的下滑,幅度从1.4%到34%不等;12家新股2013年共计实现净利润11.14亿元,同比2012年的12.23亿元,下滑了近9%。其中,同比下滑最大的是今天发行的中材节能,2013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仅9097万元,同比下滑了33.61%。而从现金流的情况来看,更不理想,12家有8家出现了同比下滑,12家公司2013年合共实现经营现金流8.08亿元,同比下滑超过22.4%。

    新股还未发行,业绩就出现了“变脸”现象,从新股发行的角度来说,这是大忌。因为从理性的角度来分析,这样的新股是很容易遭到投资者抛弃的,新股发行会因此而失败。不过,这样的情况,至少目前还不会在A股市场出现,更不会在本批次的新股发行中出现。相反,这种业绩“变脸”的IPO公司的新股发行份额仍然供不应求,仍然还会出现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盛况,投资者“打新”仍然表现为“一股难求”。

    为什么业绩“变脸”的IPO公司新股发行仍然会受到市场的追捧?这是由A股市场的投机性决定的。众所周知,A股市场并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而是一个充满了投机炒作的市场。也正因如此,那种业绩“变脸”公司的新股发行不出去的事情,在A股市场很难出现。相反基于新股的赚钱效应,不论是否业绩“变脸”,新股份额都会成为“打新”者争夺的对象。毕竟“打新”者如果能中签的话,其对新股的持有只是一种短期行为,只要上市后新股能受到市场的炒作就行,至于新股是否业绩变脸,那是价值投资者考虑的事情。也正因如此,别说新股只是业绩“变脸”,就算新股是一颗可以爆炸的地雷,但只要不在新股上市时就爆炸,“打新”者一样照打不误。

    不仅如此,尽管本周发行的新股被贴上了“最差”标签,但本周发行新股的发行价也是今年“最低”的,这为新股上市后的炒作留下了空间。所以即便真的是“史上最差”,但丝毫不妨碍投资者对它的追捧。以业绩下滑达到33.61%的中材节能为例,其发行价格只有3.46元/股,其发行份额也只有8000万股,这样的中小盘低价新股上市后股价翻番几乎是没有悬念的。因此,就算是“最差”,也同样会受到市场的追捧。

    除此之外,目前新股上市首日的“限炒令”也助推新股炒作,使新股上市后的炒作成为一种必然,这也是造成投资者追捧新股的重要原因。为控制新股上市首日爆炒,目前沪深交易所将新股上市首日的涨幅控制在44%。虽然此举抑制了新股上市首日的上涨幅度,但也导致了新股上市首日的“秒停”,新股在上市首日根本就得不到换手。由此也引发了新股上市后接连数日的无量涨停。这也引发的新股上市后的赚钱效应。少则七、八个涨停,多则十几个涨停,股价翻番只是“毛毛雨”。如此一来,投资者“打新”自然是争先恐后了,谁还管它新股业绩是否“变脸”呢?

    也正因如此,这就极大地加剧了新股的投资风险。这也是A股市场不成熟的重要表现。如何让A股市场的投资者能够成熟起来,这是摆在目前A股市场的一个现实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股市以及广大投资者必将为A股市场这种盲目的“打新”与“炒新”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


   
http://www.ccstock.cn/review/gushireping/2014-07-23/A1406091595313.html

个人简介
资深财经评论员,专栏作家。1993年入市,21年的股市磨练,练就了对股市独到的眼光与见解。2001年通过证监会证券投资分析专业资格考试。已在全国主要证券报刊发表文章数千篇,所写文章以政策、时事热点评论、股票炒作心得体会为…
每日关注 更多
皮海洲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