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发行亟待改革

杜坤维 原创 | 2014-08-31 19:12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哲人说过,历史不会简单重演,但中国是一个例外,历史又在简单重演,西哲说过人们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但中国是一个一例外,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同样是新股重启,同样是批量发行,同样是二级市场暴跌,同样是资金利率飙升,本周共有8只新股实施申购,其中周四有6只,周五2只。 上证综指一连三天下跌,跌幅46点,看起来上海综指跌幅不大,但主要是这个指数已经失真,只要两桶油和银行基本稳住,股指下跌就被封杀,但个股更是一片凄惨,下跌5%以上的个股多达几百家,受打新影响,本周融资融券余额飙升,股市亦出现连续调整。而此前有券商预计,本轮11只新股或将冻结资金9000亿-10000亿元。面对市场徒增的资金需要,8月28日,上交所国债回购利率开盘大涨。其中,1天期国债回购利率(GC001)开盘就大涨逾1000%,并在盘中不断刷新涨幅纪录。截至收盘,GC001最终收涨3197.45%%。2天期国债回购利率(GC002)则也涨近200%,盘中报价创下97%的历史新高。
   每一次新股重启,每一次批量发行,中国股市都迎来暴跌,6月17-19日跌幅更大,下跌60余点,个股更惨,跌停一片,更为严重的是扭转了上升趋势,按照证监会部署,下半年发行100余只新股,对应每一个月发行15只左右,如果每个月都集中发行一次,每一次都让市场暴跌,都让市场资金利率从飙升,就像女同志例假,每个月都让人恶心一次,那么中国股市哪有宁日,投资者又该如何进行长期投资。因此 改变新股发行方式已经是刻不容缓。
 新股遭遇市场热捧, 究其原因就是新股巨大赚钱效应,导致市场疯狂打新,导致投资者抛售老股参与打新,让二级市场承受短期巨大抛售压力,机构筹集资金参与打新,对资金市场造成极大冲击,以此次新股为例,市场预计将冻结9-13000亿元资金,对仅有7500余亿元存量资金的市场而言,可以说是灾难性的,对流动性本不宽裕的资金市场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之所以引入批量发行,就在于某些专家关着门做学问,不顾中国实际情况,在想当然,你爱高价申报你爱炒作新股,我就给与批量发行,让你不敢高价申报,让你炒作不成,但事与愿违,被誉为历史上最差的新股照样得到市场最热烈的追捧,从财务数据看,质地之差是过往所没有过的,Wind资讯数据显示,12家即将上市的新股当中,有7家出现了净利润的下滑,幅度从1.4%到34%不等;12家新股2013年共计实现净利润11.14亿元,同比2012年的12.23亿元,下滑了近9%;从现金流的情况来看,更不理想,12家有8家出现了同比下滑,12家公司2013年合共实现经营现金流8.08亿元,同比下滑超过22.4%。其中9只新股9只新股网上中签率平均仅0.64%,比6月份第一批新股平均的0.74%还要低。上市以后不管公司质地如何立即直奔44%的涨幅,此后还是连续一字涨停,涨幅都是以倍数计算。
 可见新股批量发行对抑制炒新根本于事无补,原因非常简单,批量发行不是没有底线,有一个度,不可能像某位专家说的可以没有限制的增多,而中国有数千家基金,有数千个游资大佬,十多家新股面对成千上万资金大佬,无异于羊入虎口,热炒根本就是一种必然,再者以批量发行的方式,这只不过是在宏观上增家供应,而没有在微观上增加供应,中国股市之所以熊冠全球,根本原因就是新股宏观供应严重过剩,新增市值与新增可入市资金严重脱节,而围观供应又极度不足,新股恶炒不断。批量发行就在于在宏观上大量增加供应,而没有改变围观供应,因此就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方式,唯一的作用就是打压股指,让投资者遭遇损失,至于抑制炒新那就是痴人说梦。
  至于批量发行对抑制高价申报有无作用,历史已经证明,也是专家的一厢情愿而已,暂停新股以后首批新股市盈率就是最好的证明,令人痛心的奥赛康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
 至于批量发行能提高中小投资者的中签率,分享新股巨大收益,那也是一种匪夷所思,中小投资者资金本来就严重不足,只有5-100000余元,参与新股申购,需要相应市值作为条件,还的事先准备申购自己,对中小投资者是一个巨大的压力,拆东墙补西墙的结果也只能参与少量申购,而市场资金大佬一者资金多二者二者融资渠道多就没有资金忧虑,能最大规模参与申购,因此批量发行根本不会让中小投资者更多分享新股红利,只有多批量发行,才能让中小投资者拥有更多打新机会。
 批量发行是针对高价申报和抑制炒新而专门打造的,但 批量发行对高价申报对抑制炒新根本没有任何作用,那么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为了打消市场的顾虑,证监会主席肖刚对今年下半年新股发行节奏做出了安排,那就是每个月均衡合理安排新股发行事宜,既然新股能够每个月均衡合理安排,为什么就不能均衡合理的每个星期安排呢?按照每个月15家左右的新股,对应每个礼拜发行4家左右的公司,冻结资金将从目前万亿元水平,降低到4-5000亿元水平,对二级市场资金抽离作用将明显降低,也不会对资金市场产生如此激烈的冲击,自然能大大减缓对二级市场的冲击,减少市场的波动,何乐而不为?
 新股批量根本没有达到专家的预期,但发行副作用已经充分显现,是到了该改革的时候了!
个人简介
从事股票市场投资,同时写一些财经评论
每日关注 更多
杜坤维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