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理会券商“博眼球”的研报

曹中铭 原创 | 2014-09-25 08:11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上证指数一根42.59点幅度达1.82%的大阴棒,不仅让投资者感受到股市的残酷,也让投资者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选择。在2300点的位置,与7月份启动时相比,股指涨幅其实不算大,但上涨与下跌都有空间,这也是导致投资者迷茫的原因。

 
    对行情感到迷茫不仅只是投资者,券商亦同样如此。9月初,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发表报告《论对熊市的最后一战——5000点不是梦》,让看多的投资者热血沸腾;而在9月16日,申银万国证券推出了一份《悲歌响起 530悲剧或重演应该火速撤退》的策略报告,巧合的是,当天沪深股市出现大跌。两家券商的观点可谓针尖对麦芒,水火不相容。
 
    其实,即使真如国泰君安所声称的“5000点不是梦”,股指要攀上5000点大关,那也该是猴年马月后的事情。就目前A股市场所处的环境而言,5000点还真的只是一个梦而已。但要说股市会重演530式的悲剧,则不免过于悲观了。须知,2007年的“5?30”是“半夜鸡叫”的结果,是监管部门打压股市的结果。而当前的股市,投资者信心正处于慢慢恢复阶段,监管部门要做的是提振投资者的信心,而不是对其进行打压。
 
    无论是国泰君安的“5000点不是梦”,还是申银万国的“重演530”,其观点都堪称非常“雷人”,也因之引起了市场的强烈关注,而这却是某些券商(研究人员)吸引投资者关注与“博眼球”的一大伎俩。
 
    前几年A股连续“熊霸全球”,券商的研究报告几乎毫无价值可言。一些券商研究人员为了吸引关注,常常在其研究报告的标题或内容上做文章,其中最突出的特点即是“雷人”,以及娱乐化倾向严重。如果标题或观点不“雷人”,研究报告根本没人看。如中信证券曾发布研报推荐“2200元的天价榨菜”,还有券商研究人员认为冠昊生物某种产品属于“专业补脑残”的产品,并认为其前景广阔。事实证明,这些都经不起“推敲”。
 
    对于券商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投资者大可不必当回事,对于那些“博眼球”的研报更应该如此。每年年底,多家券商都会举行所谓的投资策略报告会,对第二年的经济形势、股市行情等方面进行分析,但实际上真正能够准确预测的少之又少,相反,投资者如果按照券商的“策略”进行投资,还常常会陷入亏损甚至是巨亏的境地。而股市20余年历程告诉我们,由于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市场走势是不可预测的,投资者最重要的是要做到顺势而为,这才是投资的“法宝”。
 
    就像市场存在多空双方一样,券商之间有多空之辩,本属正常,不值得大惊小怪。对于投资者而言,当行情来临时如何能从中获利,当行情逐渐步入尾声时如何提前出局,并且在投资过程中做好风险防范才是最重要的。券商之间要“博眼球”吸引关注,让它们自己闹去吧!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