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证券化是共赢还是掠夺?

叶檀 原创 | 2015-01-14 11:10 | 收藏 | 投票

资产证券化方兴未艾,资产证券化与上市不能划等号。

 

2014年与2015年是国有资产证券化的高峰期,2014年有超过20个省市出台了国企改革指导意见文件,2015年,“国企改革总体意见”推出的可能性极大。

 

国企改革都与证券化、与股市有关:第一次是1998年的重组股热潮;第二次是2007年央企资产注入、整体上市行情;第三次就是目前的混合改革、国资证券化改革。

 

截至201485日,已经有上海、贵州、湖南、天津、重庆、四川、湖北、江西、山东、江西等14个省市出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方案,改革方案主要涉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国有资本结构调整、实施国企分类管理等多个方面。

 

在资产证券化率目标上,各地纷纷列出了企业集团上市计划:即能整体上市的都整体上市,不能上市的则考虑部分上市或引进外部投资者,有9个省级提出明确比例目标,四川、山西、贵州、上海、江苏没做具体要求。如湖北省提出了明确目标,到2020年,力争将全省国有资本证券化率提高到50%。资料显示,湖北国有资本证券化率目前仅13%,增长空间巨大。湖南省的目标是到2020年国有资产证券化率达到80%

 

平安证券认为,从各地目前已经公布的情况来看,各地区提出的资产证券化比例目标一般均在50%以上,目前国有资产证券化率只有这个目标不到一半的水平。地方国资争先恐后提高资产证券化率,如按保守实现估算,至2015年末,全国地方国有资产证券化规模将比目前增长5.3万亿元,这个增加量相当于截至2013年底A股总市值的22.3%,这不是个小数字。

 

绝大多数地区的国企改革、国资证券化与上市挂钩,对于股票市场未必是个大利好。如果国企效率高、赢利好,上市之后与投资者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当然是件好事,但从以往国企上市之后的情况看,情况未必如此乐观,国企行政色彩浓厚、市场秉赋不足,直接表现在股票市场上,融资重于分红。

 

统计显示,1998~2000年间,国有企业上市融资4934亿元,三年期间上市公司仅支付红利522亿元,国有企业从股市中获得的净融资约为4412亿元。2006年、2007年的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针对国有大企业的改革,核心是大型企业调整重组,央企做强做大,此后A股陷入长期低迷,直到2014年下半年。此次国企改革再出发,会从股票市场融资多少?

 

证券化是融资交易的一种方式,未必需要通过某种狭隘的方式进行证券化。如经营性、不牵涉经济安全的地方国有资产,通过证券化之后在股权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国资未必需要拥有控股权,获得控股权的主体可以通过企业改革或者再次并购重组,让老大而僵化的企业获得新生。

 

最明显的是王老吉与加多宝之战,加多宝团队让品牌获得了新生,如果这一团队拥有王老吉品牌,可以想像未来发展空间之大。因此,通过证券交易平台重组股东结构,形成新的管理团队,是与上市之类的证券化方式截然不同的市场化资本运作方式,并且还能通过改良企业内部管理基因,使整个社会的效益获得真正的提升。

 

目前,国资平台正在“变性”,改变为资产整合平台,如安徽分类推进不同功能的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各类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对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鼓励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引入优先股等模式,加大整合重组力度,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或主业资产整体上市。广东支持龙头企业围绕主业,按照市场化原则,整合省属同业企业以及同类业务。支持控股上市公司通过资产注入、非公开发行股票、并购重组等方式,整合省属二级及以下企业,做强做大主业突出的资本平台。

 

改革成功的前提是,国资整合平台必须具有市场机制,必须有专业金融人士主导,有严厉的规则制约,否则,一个个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国资资本平台,将挤压目前具有市场色彩的民资资本平台。

 

国资证券化伴随国企改革进程,并非新生事物,以往改革过于着重在融资,内部管理体制通常行政僵化,目前的改革如果仅仅局限于融资,将是悲剧,着重于内部市场化改革,才是成功之基。

 

注:国债收益率低到无可再低:北京时间113日中午

 

日本两年期国债收益率为-0.02%,五年期为0,十年期为0.26;

 

德国两年期国债收益率为-0.12%,五年期为0,十年期为0.48

 

利率预期极低,宽松货币可能长期持续,美国加息可能性大幅下降

 

一直试图调整作息时间,把晚上发博客改到中午

 

习惯在晚上看博客的朋友,抱歉

 

曾经听一位先生提及,他把自己最爱的书放在晚上床头看

 

晚上台灯下看南华经,是不是我最爱的书呢?

 

 

个人简介
财经评论员,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从历史上的政治与经济转到当下,是希望看得更透彻。
每日关注 更多
叶檀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