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剑指委托贷款影响股市

余丰慧 原创 | 2015-01-23 10:25 | 收藏 | 投票

日前,银监会就《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称“《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对委托贷款资金来源、投向及银行职责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119日《经济参考报》)。

 

这几年信贷资金管理乱象丛生。主要乱在商业银行大搞表外业务,逃避监管或者钻监管漏洞空子。从信贷资金来源上看,推出规避管制利率的名目繁多的理财产品,一个目的就是绕开利率管制,变相提高利率吸收资金。信贷资金高成本来源乱象,必然催生运用上的混乱状况。而所有金融风险最主要表现在金融资源的使用运用上。

 

在银行信贷资金运用上,第一大风险就是表现在同业业务上。资金富裕的大行将理财产品高息吸收的资金通过线下基层行同业拆借出去,拆入资金的股份制银行通过同业科目的信托受益权买入返售业务给予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项目甚至进入到了股市里。同业业务风险已经非常之大,监管部门已经密切关注到,也采取了一些监管措施。但恕笔者直言,监管效果甚微,基本走过场,同业业务风险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

 

第二个渠道就是委托贷款。近几年为了逃避存贷比等监管规则,银行信贷借道表外业务进行扩张,委托贷款顺势进一步演化成了重要的监管套利渠道。委托贷款的监管越来越松,成本越来越低,操作越来越容易。企业、个人的存款、非银行金融机构或者银行同业的理财产品等都可以变相为委托贷款,从表内转移到表外。同样流入到了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和股市里。

 

这里面的最大问题是,信贷资金通过同业业务、委托贷款、信托受益权买入返售产品等多个环节在金融体内倒腾后,资金成本被大大抬高。这样的高成本资金,一般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经营中的那点薄利根本承受不起。如果接受这样的高成本资金,企业死的更快。只有进入到暴利的房地产和软约束的地方融资平台。而房地产正在衰落,暴利已不在,信贷资金风险正在暴露;地方融资平台的软约束,注定信贷资金贷出那天风险就预埋下。

 

可以说,只要委托贷款、同业业务等表外业务漏洞不堵住,央行旨在降低融资成本的无论多少次降低利率其效应都会被抵消,银行就会一直将信贷资金在金融体内循环倒腾套利。因此,银监会出台《办法》是完全必要的,关键在于落实。

 

更加应该注意的是,通过同业业务、委托贷款等表外业务将信贷资金进入到股市里的情况下已经非常严重。从去年10月份启动的这轮A股指数暴涨、成交量创出单日万亿天量行情,已经吸引各路资金蜂拥进入到股市里。被称为信贷资金不能进入股市的高压线,也已经被断电。信贷资金通过各种途径正在进入到股市里,其中,同业业务和委托贷款就是两大渠道。股市已经替代过去的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正在成为委托贷款的资金最终需求方。并且,券商将已有的融资融券资产向银行抵押融资,银行也积极地将沉积的流动性和理财资金投入伞形信托投入股市。

 

如同高房价的房地产行业一样,股市火爆正在使得政府旨在解决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各项措施大打折扣,甚至成为泡影。而同时,各类金融风险要么正在急剧累积,要么将会被引爆。

 

必须彻底堵住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或明或暗的渠道,否则其金融风险后果不堪设想,解决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将彻底成为泡影。

 

重点在于对委托贷款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两个关键方面给予釜底抽薪的限制。比如商业银行严禁接受国家规定具有特殊用途的各类专项基金、银行授信资金、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筹集的他人资金以及无法证明来源的资金等用于发放委托贷款;再比如受托发放的贷款应有明确用途,资金用途应符合法律规定和信贷政策,禁止从事债券、期货、金融衍生品、理财产品、股本权益、购买股票等投资、禁止用于作为注册资本金、注册验资或增资扩股等。

 

日前证监会对“两融”业务进行监管整顿,处理了12家违规券商;这次银监会又对银行委托贷款开刀,其中禁止委托贷款进入股市是重点。投资者应该从监管部门密集发力,整肃违规资金进入股市中悟到一些“风向”转变。是否透露出高层对目前疯牛般股市对整个经济肌体的吸血虫效应有了态度呢?投资者需要自己分析把握。不过,防范A股变盘风险已经迫在眉睫了。

 

个人简介
一个在金融战线奋斗20余年的资深金融工作者。在从事商业银行管理的同时,酷爱进行金融研究,各经济、金融报刊文章也一直不断。在做好这些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曾经尝试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新闻时评写作,这一尝试可不得了了,竟然苦…
每日关注 更多
余丰慧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