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康佳再次“易帜”说起

曹中铭 原创 | 2015-10-13 07:56 | 收藏 | 投票

    深康佳9月29日的一纸公告,标志着中小股东控制的董事会重归大股东华侨城集团的手中。根据公告,深康佳总裁刘丹、独立董事张民、监事张光辉纷纷递交书面《辞职报告》,如果算上此前几日离职的董事兼副总裁宋振华,代表中小股东的董事与监事已所剩无几。至此,深康佳的董事人数已不符合相关规定,增补新的人选成为必然。

    深康佳中小股东代表“控制”上市公司董事会曾经是A股市场的一个经典性事件。今年一季报显示,在深康佳的前几大股东中,第一大股东华侨城集团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持有上市公司25%的股份,国元证券经纪(香港)有限公司、HOLYTIMEGROUPLIMITED为第二和第六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2.89%、2.18%;NAMNGAI、夏锐、孙祯祥、蔡国新合计持有深康佳的股权超过3%。这样的股权结构对于华侨城集团控制上市公司董事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但人算不如天算,华侨城集团也有“翻船”的时候。

    今年5月28日,深康佳A召开了2014年度股东大会。在本次股东大会上,两名监事、三名独立董事以及四名董事全部选举产生。值得注意的是,董事靳庆军、独立董事肖祖核为股东HOLYTIMEGROUPLIMITED、国元证券经纪(香港)有限公司提名,董事宋振华、独立董事张民、监事张光辉为公司股东NAMNGAI、夏锐、孙祯祥、蔡国新提名。大股东华侨城集团只获得三个董事席位,也导致深康佳董事席位中小股东与大股东代表的比例为4:3,中小股东“控制”董事会变成事实,也意味着深康佳董事会的首次出现“易帜”。

    A股市场非常有“中国特色”,其中“一股独大”最为明显。此外,像“一人独大”,甚至内部人控制上市公司的现象也不鲜见。具体到深康佳而言。在与大股东的角逐中,中小股东的董事代表能够超过华侨城集团取得席位上的优势,这对于提升中小股东的话语权,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甚至是在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上都是非常有益处的。而且,由中小股东代表控制董事会,还可在市场上起到示范性的效应,也会给那些不重视中小投资者话语权、无视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上市公司敲响警钟,其背后的意义显然并非仅仅只是在董事会上取得人数上的优势这么简单。

    客观上,深康佳中小股东代表能够“控制”董事会,关键在于中小股东的团结,但华侨城集团方面显然不会就此罢休。因此,股东之间的内斗、重新站队变得不可避免,这从其人事频繁变动中就可得到答案。

    深康佳董事会再次“易帜”,与其说是有股东倒戈的结果,不与说是公司治理存在缺陷、权力争斗的必然结果。毫无疑问,作为第一大股东的华侨城集团不可能放弃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也不可能容忍自己在董事会上处于劣势的地位,而多位董事、监事的“主动”辞职事实上已经作出了最好的回答。

    “城头变幻大王旗”,用这句诗来形容今年以来深康佳董事会人员的变动颇为恰当。不过,在“大王旗”不断“变幻”的背后,应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正如中小股东代表“控制”董事会不会简单地发生一样,仅仅几个月之后的多位董事、监管辞职,同样不会“简单”地发生,这“内幕”到底又是什么呢?中小股东从此前的团结一致到最后又变成一盘散沙,却也是A股的一大缩影。问题是,如果中小股东自己都不能团结起来,仅仅依靠监管部门保护你的利益,会有用吗?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