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重启谨防重蹈“大跃进”的覆辙

曹中铭 原创 | 2015-11-13 07:44 | 收藏 | 投票

    上周末证监会“突然”宣布重启IPO的消息并没有在市场上引起恐慌,本周一上证指数在稍作低开后便一路震荡向上,尾盘报收于3600点之上的3646.88点,成交量亦持续放大,股市上涨也打消了投资者对于IPO重启的疑虑。笔者以为,重启IPO要防止重蹈“大跃进”式的覆辙。

    此次监管部门欲从五个方面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改革,其中最瞩目的莫过于“将申购时预先缴款改为确定配售数量后再进行缴款”的举措。此前的新股发行,除了须满足持股市值的条件之外,申购者还须足额缴款才可进行申购,这也导致投资者频频通过卖出股票进行打新的现象发生,不仅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也不利于维护市场的稳定。

    历经四个月左右的调整,在A股市场已进入自我修复、自我调节阶段,重启IPO实乃应有之义,亦是市场无法回避的选择。当然,重启IPO,有几个大的“原则”不能突破,比如以强化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原则;低价低市盈率发行的原则;按“需”融资的原则。此外,重启IPO后,每月新股发行的数量或融资的额度,应该给市场以明确的预期,绝对不能不顾市场的承受能力。

    从2011年至今,新股发行曾经6次“被暂停”,个中原因各不相同。如2001年7月31日-2001年11月2日被暂停,是因为当年国有股减持政策出台,导致市场出现猛烈抛压而不堪承受;2005年5月25日-2006年6月2日期间的暂停,主要是由于股改的需要;2008年9月16日-2009年6月29日期间的暂停,是全球性金融危机泛滥的结果;今年7月4日至11月6日的暂停则是因为股灾,当然,此次暂停也与新股毫无节制的“大跃进”式的发行密切相关。

    其实,去年1月份IPO再次重启后,新股“三高”发行的现象得到根本性的缓解,而且每月新股基本上都是“按部就班”地发行,一月一批,一批20家左右,由于其中的中小板、创业板新股较多,其融资金额普遍不大,最重要的还在于出现超募特别是巨额超募的较为罕见,因此市场基本上还能承受。然而,随着去年7月份牛市行情的启动,特别是股市步入疯牛阶段后,监管部门出于抑制疯牛的需要,更为了防范市场的风险,开始加大新股的供给力度,新股发行也从此前的一月一批20家大幅上升至一月两批50家。但事实证明,加大新股供给并没有阻止疯牛前进的脚步,但其“后遗症”却不容忽视。

    投机疯狂是A股市场的一大特点,但新股发行频现暂停与重启亦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大“特色”。显然,新股发行频频被暂停与重启,折射出A股市场在制度建设、市场监管以及投资者保护等方面的不成熟,事实上也让我们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新股“市场化发行”虽然高喊了许多年,但仍然被“有形之手”所操控,这就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现实。撇开金融危机的特殊情形不谈,什么时候我们的新股发行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了,什么时候新股发行能给投资者明确的预期了,我们的新股发行或才算是步入所谓的“市场化”了。这一天离我们又有多远呢?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