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号文以后要重视危机化解

杜坤维 原创 | 2015-11-27 07:43 | 收藏 | 投票

 

       压抑越久,反弹越厉害,这是一个逻辑,而且屡试不爽,几乎成为一个公理!资本市场又是如何呢?
   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股灾, 今年7月8日,证监会曾发布18号文,要求从即日起6个月内,上市公 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也也就是说大股东和高管在16年1月8日前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股份。
  为什么证监会会出台一个这样规定,就在于六月底股灾已经让市场流动性几近于枯竭,市场根本没有进场买盘存在,市场总是连续演绎无量跌停,而中国股市历来有三架抽水机的美誉,其中之一就是大股东高管等等的没有底线没有节制没有节操的减持行为。因为证券市场出现非理性下跌,证监会为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才颁布18号文。
   逢高离场获取收益最大化已经够让投资者头疼,但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通过高送转热门题材市值管理推高股价屡见不鲜,减持规模减持比例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减持数目一年比一年大,一个月比一个月多总是充斥财经网站平面媒体。。同花顺统计显示,截至4月23日,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遭到重要股东净减持股份数量为156亿股,净减持金额达1783亿元,截至6月17日,2015年以来1234家上市公司发布了重要股东或高管减持公告,累计减持市值高达4771亿元,仅仅过了一个多月,减持金额就翻了一倍多。北青报报道,5月以来的18个交易日,有超过400家公司发布相关公告,日均20多家公司“被减持”,累计套现约600亿元。笔者据此测算,年化减持高达8000亿元左右。数据总在刷新,刺痛投资者神经,也让市场承受巨大压力。
    据二十一世纪报道,共有128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在近期(6月15日至7月2日)大盘下跌中增持,增持总市值达38.84亿元。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上市公司逆势增持的背面,更多的是一些重要股东减持。上述统计区间内共有311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在减持,减持总市值高达473.49亿元。该数值是区间增持总市值的12倍。
   增持是减持的12倍,说明什么,说明减持套现的疯狂,说明产业资本的没有道德,尽管市场暴跌,但减持套现依然疯狂,半个月减持就高达473.49亿元,年化减持将超过万亿元。
 正是基于产业资本疯狂出逃,对市场资金产生严重抽离作用,也会严重挫伤投资者信心,毕竟产业资本出逃意味着他们不看好公司发展,或者认为目前股价偏高,与价值出现背离,而救市无非就是注入流动性停止市场资金抽离,二就是提振信心,让投资者进场接盘,因此证监会出台了18号 文。确实18八号文对大股东产生了巨大约束力,市场减持行为大大减少,有效的避免了市场进一步失血,也就有效减缓了市场的下跌,但市场依然有许多大股东高管不能够顶住套现的诱惑,不顾二级市场,不顾证监会18号文规定,依然在以各种理由减持所持股份,比如浙大网新高管等。有的也遭到证监会处罚,有的正在调查。
    有一句话说得好,压抑的越久爆发力也越大,大股东高管减持行为被证监会18号文硬生生给压住了,而且一压就是六个月,按照今年上半年按月减持规模测算,被政策打压减持规模至少在6000亿元上下,一旦18号文到期,减持约束戛然而止,迸发的各类资本减持行为将集中爆发,加上原有每个月减持规模,中国股市将迎来一段时间集中减持期,证监会已经重启IPO,虽然暂时无法预测1-3月份上市规模和节奏,但根据经验和证监会说法,估计融资规模和节奏不会很低,市场资金面将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考验,现在市场走势虽然平稳,但波动依然较大,投资者信心没有完全恢复,市场抗击利空能力依然偏弱,如果新增资金远远不够支撑新股扩容和减持压力,那么市场将迎来一段时间巨大震荡,这对 投资者来说也不见得很公平,而一旦市场被扩容压力打趴下,要重启上扬之路就会十分艰难,极有可能走上调整之路。
    有评论家认为 解禁股对市场的冲击在股改以后就开始,6124点以后的调整与解禁股存在某种关联,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夕,2004年1月31日的数据显示,当时的流通市值为14301.43亿元人民币,非流通市值为31155.05亿元,非流通股市值是流通股市值的2.18倍,当时A股市场流动性只需要支撑三分之一的流通盘。2007年之后陆续开始要支撑全部的股份,三分之一的流动性显然难以支撑,到2010年底,沪深两市的总市值已经达到26.54万亿元,其中流通市值19.08万亿元,占总市值的71.9%,较股改之前的1.43万亿元增长了13.34倍。

  随着限售股的陆续解禁,流通市值的比例在不断提高。这意味着全流通时代需要巨额的资金来填补大小非和大小限的套现需求。解决股权分置改革后遗症的办法无非两种,要么吸引更多的增量资金来缓解大小非、大小限的套现压力;要么就对限售股实施必要的围堵措施。可惜在随后漫长的7年时间里,A股市场并未有效解决好上述两个问题,对大小非围追堵截根本没有任何政策进行限制,新增资金引进虽然作出努力但效果甚微。由于新股扩容压力不断加大,市场存量资金不断被抽离,大小非不断蚕食存量资金,导致中国股市熊冠全球,投资者损失惨重,信心丧失殆尽,市场所有资金几乎全部绕着股市走,中国股市也出现了几年喋喋不休的熊市,让中国投资者受到巨大伤害。后市来说,旧的解禁股没有消化,新上市公司股份又不断解禁,而且得益于中国股市固有恶炒陋习,许多题材股成长股股价已经再创历史新高,伴随的是估值已经来到历史高点附近,减持欲望应该不会降低只会加强,而且随着注册制推进,市场预期题材股成长股中长线压力越来越大,高估值将难以维系,大股东高管落袋为安思想可能会逐渐高涨,减持压力与日俱增,市场新股压力依然比山重,市场对资金要求越来越高。14年年底市场资金缺口暂时被杠杆资金堵上,但随着杠杆资金得到规范,新增资金从何处来再次面临考验。

   如果新增资金不能与解禁资金和新股扩容资金相匹配,那么股指只能被动下跌迎接扩容,股指只能重回弱势震荡,乃至下跌,但新增资金增加是有限的,新股扩容也是不可避免的,股指稳定运行也是必需的,否则新股从何发起,注册制又该如何实施,唯一出路就是进一步规范限售股抛售,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减轻市场压力,这也说得过去,因为上市融资主要是为了做大做强主业,把公司做大,而不是为了套现实现一夜暴富。因此笔者建议进一步规范减持行为。

  首先是对单一公司减持总量进行限制,所有股东减持总量加起来不能超过流通总股本1%。防止各大股东纷纷减持,也规避以代持为目的的减持行为。

  其次是对单一股东减持总量进行重新界定,目前是不能超过25%,笔者认为这不合适,建议每年减持总量不能超过所持股份到期的5%。

 三是加大打击违规减持力度,对上市公司和高管遭到交易所证监会行业协会处分,包括行政处罚和经济处分,一律不能在1年内减持股份。

 四是重组并购在证监会核准前后3年以内,原始股东和高管不能减持股份,防止利用并购重组推高股价高位套现。因为业绩承诺要三年。

 五是对违规减持,不管是大股东还是高管,减持所得一律上缴公司所有。

   中国股市减持行为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否则即使再多资金进场,也会被减持潮水淹没。在18号文到期以前,出台新的减持规定势在必行,否则市场将经受重大考验。

个人简介
从事股票市场投资,同时写一些财经评论
每日关注 更多
杜坤维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