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楼市“去库存”切莫抱薪救火

罗竖一 原创 | 2015-12-17 08:47 | 收藏 | 投票

作者:罗竖一

  家喻户晓, 2013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建设进行第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明确指出,必须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解决好住房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快建立统一、规范、成熟、稳定的住房供应体系,要千方百计增加住房供应。”

  此指令充分地说明,中央最高层非常清楚:住房问题这一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则强调道,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持续健康发展。

  无论是官方的舆论场,还是民间的舆论场,以及域外的舆论场,不乏将习近平的上述两个指令,视为截然不同者。尤其是房地产开发商、商用专家、房地产代言机构等既得利益者,更是刻意“歪解”之,而宣称来自中央最高层面的风向变了,甚至鼓吹房价还会不断地上涨。

  实际上,习近平的上次指令跟本次的,没有本质的区别,其都是旨在引导中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都是意在尽可能地解决好亿万中国普通干部群众的住房问题。二者是一体两面,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换言之,“要千方百计增加住房供应”跟“要化解房地产库存”是统一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不“化解房地产库存”,那么,“增加住房供应”就是空中楼阁——对于需要住房者而言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如果不“增加住房供应”,那么,“房地产持续健康发展”就是水中望月——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产销是一体两面的。

  也就是说,2015年12月14日,中央最高层面发出的“要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扩大有效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之号令,跟习近平之前两次就房地产所做诸如“加快建立统一、规范、成熟、稳定的住房供应体系,要千方百计增加住房供应”之类的指示,是一脉相承的,是统一的。

  但是,不少地方层面和有些部门等方面,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任由某些错误的舆论导向泛滥成灾,误导民众的盲目消费、助涨房价。

  甚而至于,一定层面的官方,还在客观上以维护高房价为己任,并且推出一系列貌似在替普通干部群众着想,形似为中国房地产、中国经济、中国政治和中国社会等多方着想的救市举措。譬如,对购房者进行财政补贴的举措。

  诚然,就个体、局部和短期而言,像财政补贴之类的救市举措,确实可以缓解中国楼市的库存压力,满足一部分普通干部群众的住房需求。然人所共知,亿万中国普通干部群众之所以买不起房,而很多人被迫成为房奴,最为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的房价实在太高了——很多地方都高得太离谱。

  换而言之,惟有将房价降低到中国亿万普通干部群众可以接受的合理价位,中国楼市的库存自然就被大量地消化掉了。

  何况,就整体、全局和长期来讲,推出像财政补贴之类的救市举措,客观上是抱薪救火。

  实际上,2015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6年经济工作,研究部署城市工作时已经说得非常明白,那就是,既“要化解房地产库存”,还“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而多年来的中国楼市实情告诉我们,像财政补贴之类的救市举措,客观上一定会加大金融风险。

  当然,中共中央政治局最近提出的“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扩大有效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是值得肯定的。可是,正像2015年12月16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的一篇评论文章所讲,片面地理解农民工与去库存的关系,不仅是可笑的,对我们的工作更是有害的。如果相关部门、地方简单认为去库存靠农民工,不先从推动农民工成为新市民方面下功夫,坐等农民工来买房救市,无异于守株待兔,误判了方向。这既会错失发展的机会,更可能沦为一厢情愿的单相思。

  并且,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2014年全国外出的农民工为1.68亿人,其中仅有1%选择了在务工地购房。即便是以1名农民工买1套100平方米的住房计算,务工人员能为全国消化的库存量也只有约14%。因此,如果没有强烈的刺激政策,按照目前的情况想要让农民工成为去库存的主力军,似乎并非一个科学合理的办法。

  常言道:“事实胜于雄辩”。最近几年来,对于降低中国房价,对于中国房地产业健康、良性持续发展颇为有利的“限购”、“限贷”、“限价”等举措,逐步被赶离中国楼市。财政补贴购房者、公积金贷款松绑、对契税等予以优惠或减免、降准降息等抱薪救火之举措,则一一替代之。

  但是,2015年12月12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 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9637万平方米,比10月末增加100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加439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增加90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增加318万平方米。

  显而易见,财政补贴购房者、公积金贷款松绑、对契税等予以优惠或减免和降准降息等救市举措的实际效果,还是非常有限的。

  另外,中国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1至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880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增速比1月至今9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创历史新低。2015年1月至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770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3%,增速比1月至10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继续呈回落走势。这其中,非重点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幅度进一步扩大。1月至11月份,重点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5%;非重点城市投资下降1.3%,降幅比1月至10月份扩大0.8个百分点,与重点城市的增速差距继续扩大。

  这些,跟中国楼市库存量太大不无关系。

  不可否认,如果中国很多地方都大推特推这样那样的救市举措,那么在一定时期内,中国楼市库存必定会明显地降低,而且有关方面更会“千方百计增加住房供应”。

  但是,无论是楼市历史,还是楼市现实,以及有关理论,都一再提醒世人,中国楼市“去库存”切莫抱薪救火。

个人简介
曾经的新闻人,现在的评论人。
每日关注 更多
罗竖一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