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再出手,暴跌会发生吗?

刘晓博 原创 | 2015-12-27 22:29 | 收藏 | 投票

在股市基本完成“去杠杆”之后,种种迹象显示,管理层有意挤出债券市场的泡沫。最主要的思路,仍然是“去杠杆”。

 

股票和债券,是最重要的直接融资手段;银行贷款,是最重要的间接融资方式。由于中国资本市场不够发达,融资方式一直以间接融资为主,并将这种融资方式使用到了极致。中国企业的负债率,也接近世界最高水平。

 

要继续促进经济发展,就需要换一种方式给企业输血,因此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就成为一项基本国策。2014年下半年以来,管理层启动了股市,还没有发多少股票,在6月遭遇股灾的重大挫折。因此,只能着力发展债券市场。

 

股灾之后,股市去杠杆,央行不断降息、降准,市场资金充裕,但可以购买的优质资产极为稀缺。于是,部分资金蜂拥进入债市,债券市场空前活跃。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字, 20151-11月份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19.9万亿,同比增长81.6%11月单个月,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2.7万亿元,同比增长170.1%,环比增长28%

 

普通投资者可能对债券交易不太熟悉。中国的债券交易,主要在银行间市场和证券交易所进行。其中前者是交易的主要渠道,全部是机构在交易;后者是次要渠道,交易者有机构有个人,个人的资金门槛是300万元。

 

普通人主要是通过购买基金,或者银行理财产品,间接参与债券市场的交易。换句话说,债券市场如果出现了巨大的风险,它会通过你购买的基金、银行理财产品把风险传递过来。

 

债券市场火爆了,投资者(主要是机构)就开始加杠杆,以博取高额回报。因为中国债券市场此前一直是刚性兑付,即便出现违约,也有政府帮助解决。

 

债券市场加杠杆,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债券质押式回购,把债券质押出去,融资之后再买;二是通过分级的结构化债券产品配资,比如债券资管计划、分级债券基金等。两种手段混合使用,可以扩大杠杆倍数。据“21世纪经济报道”调查,债券市场最高出现了10倍杠杆率。

 

上交所1225日称,截至201511月底,上交所债市整体回购杠杆为1.33倍,低于近年来平均水平。但平均杠杆率低,不能掩盖部分投资机构杠杆率高的事实。更何况,上交所只是债券市场的配角,主角是银行间债券市场。

 

1226日,“财新”的一则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多家券商固定收益部门已于近日收到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调查问卷,要求上报债券业务杠杆倍数、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债券质押式回购融资比例等内容。

 

其实早在128日,中证登就发布了《关于加强企业债券回购风险管理相关措施的通知》,宣布自128日起暂时不受理新增企业债券回购资格申请,已取得回购资格的企业债券暂不得新增入库等。

 

有最近美国“垃圾债券”暴跌的前车之鉴,管理层显然对中国债券市场隐含的风险高度关注。如果未来出现风险,三大问题可能会成为诱因:

 

1、由于基准利率接近底部(可能还有两次降息),未来高杠杆的投资者可能对收益不满意,主动抛售,引发风险;2、企业不景气,出现违约,带来连锁反应;3、国际市场出现黑天鹅。

 

但话说回来,如果管理层在债市“去杠杆”上操之过急,则可能重演股市的暴跌。今年以来,股市去杠杆中至少出现过三轮暴跌,可谓殷鉴不远。

个人简介
财经传媒人,高级编辑,现居深圳。
每日关注 更多
刘晓博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