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市值雄霸全球不值得炫耀

曹中铭 原创 | 2015-04-24 08:05 | 收藏 | 投票

     如果没有纪录的诞生,就不能称之为牛市。如果没有产生大市值公司,也不能称为真正的牛市。2007年的那轮牛市行情,上证指数创出了6124点的历史性高点,中国船舶也创出了300元的“天价”。此轮牛市行情虽然还没有突破6124点,但好在全通教育以348元的股价为其挽回了一点颜面。另一方面,牛市进行到现在,大市值公司亦不鲜见。

 
    本周前两个交易日,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虽然出现大幅下跌,但如果以上周五的收盘价测算,中国南车、中国北车两公司合计市值高达1421亿美元,一举超过市值1063.5亿美元的波音,也超过了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加拿大庞巴迪等另外四家动车生产商的市值之和。其实,不仅是“中国神车”,像中信证券、美的集团、贵州茅台、工行、中国人寿等,在其相关的行业,其市值在全球资本市场中也均居前。
 
    如果在去年7月份以前,这些是不可想象的。显然,A股众多大市值公司的出现,是此轮牛市的“副产品”之一。此轮行情自去年7月份启动以来,目前像上证指数等已实现翻番,背后则是相关个股股价的大幅上涨。以中信证券为例。去年7月中旬中信证券股价还在11.70元左右“游荡”,如今其股价则处于35元的高位,相对于去年,目前的市值增长了两倍多,其620多亿美元的市值,位列全球投行第四位。
 
    牛市行情虽然催生了众多市值雄霸全球的大象,但却不值得炫耀。如中信证券披露的年报显示,其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291.98亿元,同比增长81.18%;实现净利润113.37亿元,同比增长116.20%。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中信证券都实现了高增长。但如果与全球投行市值第一的高盛相比,则明显是“小巫见大巫”。美国高盛公司2014年全年营业收入为345.3亿美元,净利润为84.8亿美元。一个以人民币计价,一个以美元计价,差距之大显示两者明显不在一个“档次”上。而且,中信证券实现的高增长,还是拜牛市所赐的结果。
 
    中信证券虽然市值靠前,但与高盛这样全球著名投行相比,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事实上,中信证券与高盛的差距,也不仅仅只是表现在年报的数据上。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影响力、话语权、定价权等方面,作为国内券商行业龙头的中信证券,只能望高盛项背。因此,即使是中信证券的市值再大,甚至是超越高盛成为全球的“老大”,如果其盈利能力、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以及影响力、话语权与定价权上不能成为“老大”的话,虚幻的市值又有多大意义呢?更何况,众多大象市值雄霸全球,还是牛市“催化”后的结果。
 
    2007年的那一轮大牛市行情,也产生了多家市值堪称“巨无霸”的上市公司,像工行曾成为“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石油曾“荣膺”“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等,然而,当牛市褪去铅华,当一切归于平静之后,曾经的“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最终变成了“套牢投资者公司”,那些站在中石油48元之巅的投资者,时过八年之后,仍然在遭受着严重套牢的煎熬。曾经“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的“洗礼”下,股价飞流直下,早已没有了“全球最大”的豪气与霸气,而为之付出惨重代价的投资者则数以千万计。
 
    众多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再次出现,其实再现了牛熊交替后的轮回。只不过,牛熊的轮回,注定了市场财富的重新分配,也注定了有投资者为之付出巨大的代价。这与A股频频出现的大起大落有关,与“牛”短“熊”长的特性有关。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股市保持了长牛走势,如果目前如火如荼的牛市行情能够健康地走下去,如果此轮牛市能演绎为一轮长期牛市,在此背景下造就的大象市值雄霸全球才有意义,才真正值得炫耀。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