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年与董少鹏之争,谁更应该自省

杜坤维 原创 | 2015-06-15 19:31 | 收藏 | 投票

 

 

2015-06-15 16:21

 

   笔者有的时候还真是孤陋寡闻,直到周末才看到一位友人上传了一则董少鹏和许小年有关本轮牛市的论战,笔者不是一位专家,对董少鹏的文章极少关注,笔者觉得大多数非常正确,但受启发又很少,就特地找出来看看了看,就题目而言,许小年是《这次股市狂潮不知如何收场>,还是符合笔者的观点,因为早在大约半个月前,笔者也曾经写过一篇短文,《中国股市泡沫大到不能倒》,其核心思想就是杠杆率太高,杠杆使用太普遍,很多个股估值非常之高,中国股市面临巨大风险,管理层在出台调控政策的时候要特别谨慎,不宜操之过急,防止杠杆资金出现大面积爆仓,从而出现社会不必要动荡,仅仅过了半个月,也就是许小年发表文章几天,就传出长沙一位投资者因杠杆爆仓跳楼自杀,虽然仅仅是一个个案,但也说明中国股市的确面临巨大风险,媒体也好,从业人员也好,管理层也好,必须谨慎应对,更不易宜夸大中国股市的牛市逻辑。
   董少鹏总是强调本轮牛市的改革红利,确实本轮牛市是对改革的期盼,但不可否认更多的是一种流动性泛滥的结果,从走势看也可以得到部分印证,上证综指开始暴涨是从央行降息开始,而不是在各项改革政策出台之日,从一些分析人士的研报评论文章中也可以看出,股市上涨主要是基于央行货币宽松下无风险利率下行导致风险资产的重估,因此股市上涨并没有得到宏观经济基本面的支撑,股市与宏观经济走势完全是背离的,而只是一种流动性泛滥下的资金推涨行情。股市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也好,主人与小狗也好,不能跑偏宏观经济太远,一旦出现过大偏离度,未来调整时间和幅度也就会越大。
   既然是资金推涨,那么就容易导致股市出现非理性暴涨, 有媒体认为,中国股市价值在过去12个月激增6.5万亿美元,膨胀速度超越1990年代美国科技泡沫最火热的时候,且随处可见过热迹象。中国投机者举债做多中国股市的规模到空前新高,达3480亿美元,高盛也把中国股市列为世界崩盘三大股市之一,其理由也是与杠杆资金有关,牛市造成中国债务增长(指融资融券的保证金),不良贷款和中国经济增长减速令人担忧起中国股市。以创业板为例,市盈率已经成为市梦率,进而成为市胆率,市盈率高达200倍,个股市盈率达到数百倍数千倍是司空见惯,在西方成熟国家,市盈率一般在10-30倍之间,超过30倍就是巨大泡沫,而我国市盈率一般来说超过50倍就存在极高风险,因此其中的风险不可谓不大,若果市盈率极高,可以通过高成长来化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问题是不仅整个创业板高成长难以维系,个股更是恶炒的结果,更是市值管理名义下股价操纵的结果,更是公募基金联合坐庄的结果,业绩越差,股价越高,说明什么,说明根本不是投资,纯粹就是投机。
    既然是投机,一旦投机资金撤离,后果可想而知,懵懂的投资者如果加杠杆高位介入,命运就是一贫如洗。
   当然现在时髦的说法是万众创新,创业板暴涨是对改革红利的反应,整个股市是对改革红利的期待,但是事物总有一个度,不能超越这个度,我们不要太过迷信改革会是一帆风顺,改革是不会一蹴而就的,改革成果的释放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万众创新亦是如此,中国经济转型不会轻易成功,现在旧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已经达成共识,新经济取代旧经济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人口红利消失下,内需有一个慢慢下降过程,经济复苏难度加大,产能过剩已经充分显现,新经济新技术尽管充满想象空间,但是离开旧经济支撑,新经济产能难以有效扩张,新经济是建立在旧经济的有效需求上,而不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上,传统经济不复苏,新经济就难以形成有效需求,新经济与旧经济是一种相互依赖关系,新经济离开旧经济恐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尽管万众创新口号很响,但要转化为业绩,并非易事。而离开业绩支撑,创业板走强就是一种泡沫。
   中国股市有没有泡沫,笔者认为不是董少鹏说了算,也不是许小年说了算,当然更不是笔者一介小散说了算,而是市场说了算,一个是产业资本立场态度,根据托宾Q理论,只有价值高估,产业资本才会减持,而且价格偏离价值越大,减持越疯狂。根据《投资者报》记者统计,5月以来国内产业资本减持金额高达2000亿元,其中5月单月减持额就多达1500亿元,环比暴涨近一倍,并创下今年以来月度减持新高,可见随着股市上涨,股指上涨越多产业资本减持越多,与托宾Q理论不谋而合。根据《投资者报》记者统计,5月以来,因上市公司大股东或高管违规减持,深交所已对22家上市公司发出监管函。这超过深交所当期发出监管函总数的1/4,由此可见违规减持的泛滥程度。不惜冒着被处罚的威胁,也要违规减持,说明公司估值已经到了令人危险的程度,即使付出一点代价,减持利益还是值得的,另一个是上市公司不断排队加入等候队伍,虽然现在发行市盈率不高,但得益于炒新的疯狂,新股估值甚高,首发融资不足完全可以通过再融资弥补,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也出现红眼病,希望回国享受高估值,既然是市场化,国际化,笔者请问董少鹏一句,市盈率是否也应该跟国际接轨,难道仅仅在中国可以享受高估值,到美国就只能享受低估值。是不是国际化就是新股发行不受控制化,而估值则是闭关守旧化。
    从最近公布的经济数据看,旧经济增长乏力,新经济能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转型调结构依然充满变数,而金融市场杠杆非常之高,融资难与贵与贵问题依然存在,的确需要一轮牛市来稳定消费,来提振经济,来让新经济挺身而出,来降低杠杆,甚至通过股市上涨,国有股减持缓解地方债危机,化解社保资金不足问题的历史遗留,但这个过程是一个漫长过程,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慢牛环境才能完成,而目前是流动性泛滥下的一波疯牛行情,是在大资金和大股东合谋下以市值管理名义的一种对市场掠夺行为,是在以公募基金联合坐庄下的一种股价操纵,走的是疯牛,玩的是心跳,是一种短期行为,是一种击鼓传花,根本无益于中国经济,也无助于经济转型,只会加大贫富分化,本轮牛市与国家期待的牛市完全就是两码事,国家需要的是持续的稳定的长时间的上涨行情,类似于美国持续数年的慢牛行情,股市短期暴涨,大量存款搬家,只会加剧实体经济融资问题,何来服务实体经济之说。
  所以笔者认为许小年教授的观点“ 最后下场会很惨。这次股市狂潮,真的不知道如何收场。'是有一定道理的,极有可能还是由中小投资者最后来买单,中国股市虽然长期向好,但短期过渡投资未来改革红利,未来经济创新的红利必须得到重视,必须得到纠正。
     最后针对董少鹏几个观点阐述自己看法。
  1中国目前经济下滑是前些年透支的结果是有一定道理的,前几年经济快速增长得益于地方政府盲目扩大基建规模,终于酿成地方债务危机,导致目前金融系统面临一定风险,导致产能过剩,债务高筑的地方政府融资难以为继投资难以继续扩大,经济增长面临一定困难。这个透支恐怕不是局部,而是全面性的,因为地方债务危机不仅仅是单个省份单个县市,而是基本覆盖所有地方。
 2“不再以GDP为目标”、“不再用宏观政策维持GDP”与“不单纯以GDP增长论英雄”之间的差别,董少鹏有点咬文嚼字,钻牛角尖,对GDP而言,笔者认为重要的不在于如何表达,不在于数字高低,而在于质量,而在于真实,而在于就业数据的稳定。这是宏观而言,就微观来说,依靠大量投资,可以让GDP上来,但对中小微企业有多大帮助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依靠投资国企央企可能获得某种利益,但是只要中小微企业没有改变经营困局,中国经济都难言健康。依靠国家投资拉动经济模式亟待改变,一个是投资边际效应递减,二是国家投资效率低下,从笔者角度看,国家不是加大投资,而是要加大对农民保障的投入,解决农民养老问题,从而稳定消费,提振内需。投资则更大程度依靠民间资本来完成。
3我也认可许小年观点,加大投资不是市场行为而是政府行为,政府要做的事是保证每个人老有所养,而不是大包大揽,包容一切投资。但货币政策调整要顺应市场环境这个是对的,在投资不足、货币利率较高下,央行投放基础货币降低名义利率是一种顺市场调整行为,无可厚非,这一点董少鹏的观点更正确一些,也更公正一些。
 4资金无处可投与市场项目缺资金两者之间不能绝对对立,就目前来说,资金确实无处可投,因为实体经济回报率太低,难以吸引资金大规模投入,但市场某些项目又找不到资金也是客观存在,如一些回报率较低收回成本时间较长的基建项目,主要是一些地方政府项目处于等钱下锅的状态,一些市场前景不明风险较高的项目难以找到资金,一些信息透明度较差缺乏担保的项目难以找到资金也是客观存在,解决这些矛盾需要提振内需,需要信息共享,主要是征信系统尽快确立共享,疏通资金与项目之间的阻隔。资金无处可投最直接表现就是大量民营企业从事股权投资,到股市炒作股票,这是脱实向虚的,不利于中国经济。
 5股市资金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央行官员是认可资金进入股市也是支持实体经济,但是这需要一个明确的界定,那就是股市没有太多泡沫, 就目前中国股市来说,资金进入股市要说支持实体经济还真是不好说,首先是上市公司诚信意识缺乏,项目确立缺乏科学论证,募投项目很多没有达到招股书预期,亏损不在少数,看看次新股30-40%业绩下滑,动用募集资金追赶热门题材,资金没有起到应该有的作用,股市没有起到应该有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做实体就是要脚踏实地,立足本业,而不是追逐市场题材,啥热门就涉足啥,这就是一种浮躁心态。股市火爆,大量资金搬家,纷纷追逐风险资产,这对实体经济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6至于一带一路,这个话题是有政治敏感性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有关国家的政治更迭风险,有关国家的政策风险,在推进过程中更应该谨慎一点,尤其是政府项目,投资大回报期长,风险更大。
 7许小年说的有点过分,但也是一种客观存在,企业转型难度很大,传统企业向互联网+等新技术转型,笔者认为并非易事,两者之间在人才储备技术管理营销手段等方面是天差地别的,转型应该慎重,搞不好是转型只会加快企业死亡,主要是资金难以跟进,人才难以跟进,至于说到不转型就是等死未免太绝对。就资本市场来说,虽然市场对经济转型炒得热火朝天,但疯狂过后谁在裸泳将一清二楚,真正成功将是非常稀少,绝大部分都会被市场淘汰。
 8互联网+思维目前有点走火入魔,互联网是一个烧钱行业,本应该由风投来做,但目前中国基本上有资本市场来做,未免风险太大,另外市场大量公司涉足互联网+动机不纯,不是为了企业本身着想,只是为了推高股价。
  中国股市面对泡沫,不应该被忽视,从这个角度讲,董少鹏更应该自省,更应该反思。
个人简介
从事股票市场投资,同时写一些财经评论
每日关注 更多
杜坤维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