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淡的VC/PE
‘资金的利用率”不高已经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了,总理多次强调资金要扶持中小企业;那么我们国家那些有钱人都在干什么呢?
整个社会处在品牌的利用阶段,谁的名气大,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成了品牌,谁就能够行云流水。最近,流行的众筹形式,一些公司纷纷上马,大有化解资金困境的架势,也满足了很多人“投资”的需求,满足了他们成为“投资人”的荣耀。
资金利用率是个财务问题,现在则变成了社会问题。所谓的财务问题,就是个工具问题;所谓的社会问题,就是个意识问题。现在的一些所谓的众筹公司,纷纷以项目投资为诱饵,吸引投资人和募资人,大有律师的硬朗和无情,也有左右手都挣钱的潇洒。
还是说点正经的吧。现在我们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的资本利用阶段,任何项目要想做大,必须“利国利民”,这是我一直以来最坚定的想法,这绝对不是空话,而是战略,也是基本思路。在我们国家,未来继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何大型的企业,不论是不是国有的,它都必须是为普通老百姓,也就是消费者着想,否则没有出路的。就像总理最近对宽带收费问题的指示一样,你要惠及老百姓呀。
基于这样的思路,“利国利民”必须予以最高重视,否则,你的企业将来会走入死胡同的,甚至是半路夭折。针对这样的战略,投资人的钱应该投向哪里?难道不应该是“利国利民”的方向吗?看看联想投资的主要(包括弘毅投资的大型企业和品牌企业)方向:大农业,这都是“利国利民”的方向呀。
一百多年前,美国那些超级富豪,包括万科的王石,哪个不是与农业有关起家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做农产品批发起家,后来有钱了,冒死进入了石油业并几经磨难,包括一把火炼油厂没了,被人讹诈,被竞争对手巧夺,被农民骗取土地购买款,被被兼并企业骗钱后又和自己对着干……、还有迈考密是镰刀大王,把镰刀变成了印钞票的工具;国内,王石倒卖鸡饲料,柳传志做贸易,这才是根本,也是最稳妥的。所谓“利国利民”就是做点根本的事情,也就是做点实在的事情。
所以,现在的、特别是所谓的众筹的那些公司,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弄些所谓的互联网、所谓的高科技,花里胡哨、不着边际、好看不一定中用的项目去“骗钱”,这样说无非就是刻薄了一点,实际上,这些人骨子里的就是这样的“大老爷”、“有钱就是大爷”、或者“搞到钱就是大爷”的思想。为什么不去关注那些传统行业的改进、环保项目的树立,踏踏实实服务社区的文化建设,这些不是更有可能提高资金使用率和降低投资风险吗?
别扯了。VC/PE在国内也已经变味了,用国语来说“山寨”了不少。原本早期那些大的、有成就的风投公司,在浑浊的环境里,也洁身自好,胆子小了,要求多了,畏手畏脚了。这不是与风投相矛盾吗?风投要的就是风险,没有风险的存在,要你风投干嘛,银行不是更好的选择吗?自大,是现在风投公司的最大风险;不自大,是风投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记得多年前,一家国内知名的风投公司老板在接受专访时提到,他未来最关注的还是环保项目,这些东西都是方向性很明确的东西,而现在的很多风投只是把这个当成了个噱头,这是一些人的劣根性,这与市场不成熟有极大的关系。
还有的对概念性的项目不感兴趣,换言之,你要先弄出点“诱饵”让风投专家闻到香味,他和他们才会、才有可能心动,你说这和有个优秀的概念项目有什么区别?不,有很大区别,优秀的概念项目成功率更高,这样的项目失败率更高。你说,这不是自欺欺人吗?不过,这样的项目,他和他们就死的安心,死的更惨,这就是我们身边很多项目失败的通病,然后再填埋一大堆理由,予以掩盖。
还有的,……,一不小心,我忘记了,想不起来了,不要说风凉话了,自己没有钱,活该倒霉。想起了再说吧。
张海勤 2015年6-25 于广州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