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做空”论并无事实依据

胡月晓 原创 | 2015-07-03 15:34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屈指一算,中国股市已经跨过了26个年头。这是一段不短的时间,换言之,股市从出生到现在,其“人生”面貌足以发生质的改变,但它似乎却始终摆脱不了“政策市”的名声。

  “政策市”惯性思维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参与各方对投资行为失败的结果,不自内省,不好好检讨自身的投资逻辑、操作纪律等,而是寻找外部原因,一味寻找替罪羊为自己开脱。正如近两周A股快速暴跌,外资做空中国的声音再次响彻股市。

  投资者对中国股市是“政策市”的界定,是发自内心的。从现象上看,表现为政府行为对市场运行(指数涨跌)太过关心。先前监管部门严查场外配资、规范“杠杆”交易的正常监管行为,被业内视为控“疯牛”为“慢牛”的有意之举;当市场走坏时,政府规范融资的行为突然被认定为 “乱监管”,同时市场呼吁政策“补救”。从结果看,各大部委也如市场所愿,只是这时,已没人在提市场化建设,同时批评“政策市”的声音也全消失了。

  近两周多,中国股市持续大幅调整,在寻找原因时,对监管部门的规范融资之举,市场大概也认为批评不在理,毕竟监管部门早就提醒“杠杆交易”作为新生事物,要注意风控;对于创纪录的市场扩容(指IPO和增发),市场也没有出现过多的责骂声,毕竟前期大家都已达成“市场化”共识——只要市场接受,监管放手。那么,还有什么可以成为此轮暴跌的挨骂对象?看来只有扩大寻找范围,市场需要一个事先并不引人注意,却足够引起市场波澜的事物,资本市场开放不幸成为“标杆”。

  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现状来说,其开放程度只能称为“一条缝”,但有这条“缝”就足够了——外资等做空中国,发动金融战,扼杀中国经济转型进程,掠夺中国经济发展果实。面对股市连续大跌,以及上周六(6月27日)空前力度 “双降”仍不足以扭转颓势的市场形势,有市场人士认为,这是海外金融势力通过“沪港通”做空中国的结果,海外金融势力利用国内投资者对杠杆交易的陌生,利用杠杆的爆仓效应,对中国股市搞突然袭击式的打压。

  是否真有海外机构恶意做空中国?往回看,海外势力做空东道国导致危机的案例确实屡见不鲜,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个在眼前的案例。不过,不管做空什么(股市、楼市、汇市等),金融势力做空的目的是赚钱,赚到钱后还要能拿走。因此,做空通常和资金外流是联系在一起的,而资金短期内大规模地外流,资本项目开放是一个前提条件。

  中国目前还看不出有大规模逆转的迹象,仅是流入放缓而已(实际上也没开门让外资自由进出)。从数据上看,尽管金融项下有资本外流趋势,但这种趋势却自2014年2季度起就已发生,是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格局演变的结果;金融项下中国资本的外流,并没有因中国国内资本市场的繁荣而扭转,预计近期的股市大跌也不会引起资本的加速外流。

  另外,从“沪港通”交易情况看,近期也没看到海外大肆抛售中国股票的情况,相反整体上仍是处在持续买入状态。6月19日,第一个股市大跌日,上证综指跌307点,“沪股通”净买入77.32亿元人民币; 23日,A股上演V形大逆转,上证综指上涨98.13点, “沪股通”净买入68.36亿; 24日,A股继续上涨,“沪股通”净卖出31.66亿;25日,A股大跌162.37点,“沪股通”净卖出36.32亿;26日上证综指再度狂泄334.91点,“沪股通”净买入31.20亿;29日A股继续暴跌,“沪股通”净卖出15.13亿;7月2日,上证综指跌140.93点,“沪股通”净买入28.09亿。如此看来,所谓的海外势力并没有对中国股市失去信心,近期持续大跌并没有改变整体流入态势,难怪连监管层也公开表态,不认可海外做空中国的言论。

个人简介
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