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新规是否会重蹈熔断制覆辙?

叶檀 原创 | 2016-01-22 09:50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2016年首批七家适用新规的企业名单已经公布,将在春节前陆续上市。

对于注册制的各种争议层出不穷,抓住关键点,做好预案,新规才有可能成功,注册制才有可能顺利推出,现在的新规是半人半兽阶段。

有些人质疑为什么驾驶学校通过首批发行名单,这样的质疑是隔靴搔痒,生产扑克牌、辣酱和培训驾驶员都是守法合规的正当行业,谁说一家油服企业上市带来的收益就比培训学校带来的收益更大,我国以前大型央企高价上市,并没有给股市带来什么翻天覆地的正面影响。

如果说质疑针对的是高价发行、圈钱,问题就会变成在股市发行新规下如何避免炒作、圈钱?

只要把握上市节奏,只要有新资金源源不断进入打新市场,IPO推出不会重蹈熔断制覆辙。IPO适用新规,理论上无风险套利机会下降,直接定价发行,意味着没有低于平均市盈率的发行价格,给中新股的人送钱的老人已经回家了。

呵护新股发行可谓关怀备至。本周央行释放的流动性在6000亿,相当于一次降准,为了应对春节,央妈不可能收紧流动性。为了保证IPO顺利推出,证监会一再安抚市场,注册制不等于没有额度管理疯狂上市,在第一批上市时,新规IPO发行日同一天全市场只安排1家新股进行申购,不会再有冻结资金的抽血效应。

实行新规后,上市公司数量不会多到让市场崩溃的程度,未来推出注册制后的具体上市数量,取决于推出之后是否顺利,以及市场的承受能力。没有谁比决策层更担心下一个股灾的来临,投资者已经用段子把监管者玩坏了。

此次第一批发行七只股票,预计总募集资金在40亿元左右,单家企业最高净募资计划不超过10亿元。有三家拟上市公司在2000万股以下,将直接网上定价发行:广州高澜计划发行不超过 1667 万股,拟募集资金不超过2.55亿;苏州设计计划发行1500万股,拟募集资金超过3.2亿;上海海顺计划发行不超过 1338 万股,计划募资资金2.76亿元。

按照《每日经济新闻》的数据,2014年以来已发行上市的317家企业中,31%的企业新股发行数量在2000万股以下,平均筹资额为2.7亿元。也就是说,如果根据最新规定,未来大约将有近三分之一的新股不再通过网下询价,网上打新配售比例将由原来的90%提升至100%。以2000万股的发行数量为例,单张身份证申购上限在千分之一,也就是2万股,顶格申购所需要配置的市值在20万元。监管层希望不扰动现有二级市场,让新资金缓解市场资金不足的矛盾。

只强调资金只强调节奏,并不能解决未来注册制的根本障碍,A股的问题是人情报价、失信与圈钱。我们必须派出三只看门狗。

最大的问题是依然是诚信问题。现在证监会拟派出两道守门犬把门,不会有立竿见影的作用。

第一只看门狗是中介机构先行赔付。如果出现数据造假行为并且被证实,“苦主”可以找到保荐中介机构,中介机构必须公开承诺若信息披露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重大遗漏造成投资者重大损失的,将先行对投资者进行赔付。如果造假披露时间长,造假机构比较多,能否落实到位就是个未知数。因此必须加上附注,无论何时发行上市业绩变脸都可以进行追溯,中介机构承担永久责任。

第二只看门狗是采纳完善摊薄即期回报补偿机制信息披露要求的建议,在招股说明书准则中,增加了摊薄即期回报分析的假设前提、参数设置、计算过程等披露要求。

第三只则是没有派出的。上市公司大规模套现怎么办,谢荣兴先生提出的方案是设计制度不让创始股东圈钱套现:创始股东至少三年内不能有任何套现,第四到第六年,按一定比例允许退出三分之一。第七至第九年允许第二个三分之一,最高退出达66%。原始股东必须为套现的溢价支付对价,按套现的20%股权同步兑现给流通股股东的权益作为套现的“对价”。

为了防止高管辞职套现,增加附设条款,将这部分股份锁定,高管持有的股份从上市前就决定了这部分股份流通时间,不因高管本人的身份而改变。

笔者早已说过,准确定价与控制诚信风险是第一位的,建立不设期限的中介赔付机制、防止高管左手倒右手式的套现、建立集体诉讼制度,不可或缺。造假就要买单,不正当的溢价就要有对应的补偿机制,否则不管什么注册制还是审批制,还是半注册半审核,都是炮灰制。

个人简介
财经评论员,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从历史上的政治与经济转到当下,是希望看得更透彻。
每日关注 更多
叶檀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