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1·26暴跌”四大原因 救人心是当务之急

郭施亮 原创 | 2016-01-26 21:30 | 收藏 | 投票

 A股“1·26暴跌”四大原因 救人心是当务之急

  2016年的股市,并未给我们带来平稳的预期。相反,进入2016年以来,中国A股却经常上演单日暴跌的行情。截至目前,以上证指数为例,虽然今年1月份的市场行情仍未终结,但本月A股市场却已经出现了四次单日跌幅超过5%的情景。如果从全月的市场表现来看,其跌幅已经超过了22%,创出了近年来的单月跌幅水平。

  A股暴跌根源在哪里?或许,这是近期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然而,对于近期股市的大幅波动,主要还是受到这几方面的因素影响。

  其一、汇率市场的大幅波动,促使恐慌效应延伸至国内的股票市场。

  其中,自16年以来,我们先后经历了人民币汇率波动、香港“股汇双杀”等风波。然而,在此期间央行决定对境外金融机构内存放执行正常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后,人民币进一步贬值风险得到了暂时性的控制。然而,在此之后,部分资本却转战于其余的市场,并再度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大幅波动。对此,我们可以这样描述,即管理层刚刚填补了一个窟窿,但又一个窟窿却迅速破裂,由此导致政策出台赶不上市场的变化节奏,也让管理层的政策出台处于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之中。

  其二、GDP增速创出25年新低,经济下行压力降低了股市运行的价值中枢。

  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当属最近几年老百姓谈得最多的热门话题。然而,进入2016年,却给了市场带来一份不理想的成绩单。其中,备受关注的GDP增速创出了25年新低,且去年全年GDP增速也首次跌破了7%的关口。实际上,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而股市往往提前于经济有所表现,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持续加剧,实际上也导致了A股价值中枢的下移。

  其三、年初熔断政策朝令夕改,打乱了市场的运行节奏,并挫伤了市场的投资信心。

  今年11日起施行的熔断政策,本以为可以给不理性的市场创造一段“冷静期”,并间接对市场起到稳定的影响。然而,在熔断政策落地之后,却接连给市场构成了致命性的冲击,期间沪深300指数接连触碰7%的熔断阀值,而原本表现相对平稳的股市,也被瞬间改变了运行的节奏。随后,虽然熔断政策匆匆落幕,但是其之前带来的冲击影响却仍然存在,其政策出台的朝令夕改,却从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市场的投资信心,并直接扭转了市场的运行趋势。

  其四、农行39亿票据案爆发,加速了市场“去杠杆化”的进程。

  今年123日,农行发布公告称,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发生重大风险事件,涉及金额39.15亿元。然而,农行39亿票据案的爆发,却从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去年股市疯狂时的系列乱象。显然,农行39亿票据案也并非属于个案,而随着一些缺乏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不断进入股票市场,其潜在的违规业务规模还是不可小觑的。与此同时,市场中还存在部分增加票据杠杆倍数的乱象。至此,借助此次事件,或将掀起票据业务的大清洗节奏,同时也将会加速市场的“去杠杆化”进程。

  时至今日,A股单月跌幅超过22%,同时两融余额也最终跌破了万亿关口,并实现了连续16个交易日下滑的迹象。至此,自156月份即股灾前的高点下跌以来,A股市场的两融余额规模的萎缩速度已经过半,而从去年底以来,两融余额累计降幅也接近20%。那么,面对近一段时期的非理性下跌行情,目前的A股市场正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局面呢?

  截至126收盘,A股市场单月跌幅超过22%,而期间多数股票的累计跌幅也达到了40%以上。然而,从具体的股票动态市盈率来看,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其中,截至126收盘,两市动态市盈率超过1000倍,且包括亏损的股票数量,仍然达到500家以上,而两市动态市盈率超过百倍的股票,仍然占据两市上市公司近半数的水平。但是,在另一方面,两市动态市盈率低于10倍的股票有61家,而低于20倍动态市盈率的股票有近300家。不过,从整体上分析,A股市场高估值的股票占比依旧占据多数。

  事实上,从本质上分析,自去年6月份以来,A股市场还是离不开“去杠杆化、去泡沫化”的阶段。

  时至今日,随着场外配资业务乃至存量配资得以大幅清理,市场的“去杠杆化”过程基本处于尾声。至于农行39亿票据案爆发,会否再度掀起监管机构的“去杠杆化”模式,我们仍需进一步观察。不过,从“去泡沫化”的进展来看,一方面是部分股票的高估值风险依然存在,而千倍动态市盈率的股票依然多达数百家之多。但另一方面,亦有部分优质股票的低估值优势在不断展现,这也为后续投资者创造出较理想的中长期布局机会。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市场有效跌破3000点,乃至跌破2850点之后,市场潜在已久的融资盘、配资盘乃至部分股票质押盘也不得不面临着平仓的风险。其中,股票质押平仓风险的逐步上演,恐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在实际操作中,虽然股票质押基本受到了相关机构严格的风控保护,而当股票触及警戒线时,大股东及时作出补充质押等方式亦可从一定程度上降低股票的质押平仓风险。但是,当市场面临持续性非理性杀跌的行情时,一切潜在的风险都有可能会发生。显然,在极端的市场环境下,几乎任何机构、任何个人都不能够有效把控的,而一旦市场同时触发融资盘、配资盘乃至股票质押盘的平仓风险,则将会对中国股市带来不可小觑的冲击影响。

  笔者认为,站在这一敏感的时点,关键还是在于救人心。与此同时,在当前极端的市场环境下,更需要出台一些强有力的政策来维系市场的人心,如降低股票印花税等举措。显然,对于A股市场的再度暴跌表现,从本质上分析,就是在于市场投资信心的严重不足,由此引发恐慌效应的持续上演,并最终导致多方资金的大肆出逃。

  因此,救人心还是当务之急。退一步来说,若市场人心已死,则A股市场也就无药可救了。

 

个人简介
个人邮箱 guoshiliangbo@163.com 郭施亮,知名财经评论员,财经专栏作家,2013搜狐年度最佳行业自媒体人。每日经济新闻《每经智库》专家,前瞻网经济学人,国家级权威学术刊物《中国风险投资》特约评论员。同时,作者受邀广东…
每日关注 更多
郭施亮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