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降温股市沉睡,高净值人群会跑去哪?

郭施亮 原创 | 2016-10-24 06:52 | 收藏 | 投票

 楼市降温股市沉睡,高净值人群会跑去哪?

  近日,一组数据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即据胡润研究院数据指出,截至今年5月,国内千万资产高净值人群数量达到约134万人,较去年增加13万人。至于上亿资产的超高净值人群,却达到约8.9万人,与去年相比,更是增长了1.1万人。

  高净值人群,往往属于具有先知先觉的投资群体。然而,对于这类群体的数据变化,也能够从某种程度上为我们的未来投资带来一些看点。同时,通过这类投资群体的数据变动情况,也可以了解到当前社会发展的方向。

  最近一两年,对于国内市场的投资环境来说,还是充满着机遇与挑战,但对投资者的财富影响,还是相当深刻的。

  其中,以影响上亿投资者财富命运的股票市场为例,2015年中国股市的暴涨暴跌,对不少投资者的财富资产构成了直接性的影响。

147月初的2000点附近,到156月中上旬的5178高点,股市为不少投资群体创造了难得的暴利机会,而不少投资者也因此捞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然而,在156月中下旬之后,中国股市的表现却突然“变脸”,随后市场仅耗时7个多月,就从5178高点直接下跌至16年年初的2638低点,累计跌幅近50%,大量投资者的财富资产遭到了沉重的冲击。不过,在此期间,还是有不少具有先知先觉的大资金大机构,早已成功逃顶,而市场经历了这一轮的杀跌行情之后,股市财富又实现了一轮再度分配的过程。

再者,以近年来持续火热的房地产市场为例,房地产投资,往往在高净值投资群体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受此影响,随着一线,乃至部分二线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火爆,价格的水涨船高,也为这类高净值的投资群体带来了资产持续增值的空间,而纵观这一轮房地产市场的黄金盛宴,也往往属于少部分群体的盛宴,而当一轮疯狂过后,国内贫富差距问题却越来越明显。

  正如上文所述,对于这些高净值的投资群体而言,他们往往具有灵敏的政策嗅觉,以及先知先觉的独特优势。因此,他们的投资去向以及他们的资产配置比例调整等,也对市场构成深刻性的影响。然而,在一轮市场动荡过后,高净值投资群体或许又会有着新的应对策略,以及新的调整思路。

  当下,人民币持续贬值以及资产荒的问题的持续上演,市场上各路资金纷纷寻求心目中的“优质资产”。然而,在当前的环境下,一方面是国内投资环境的相对封闭,另一方面却是满足优质资产要求的投资渠道越来越少,由此给不少资金出了一道投资难题。

  投资房地产,往往被投资者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渠道,且其多年来的年均投资回报预期,还是相对可观的。但是,在今年国庆过后,国内房地产市场,却发生了重要性的拐点,一方面是多地密集出炉调控政策,另一方面则是监管持续趋严,且近期系列的打击措施也加紧出台,由此也加快了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降温趋势。

  或许,未来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分化现象会愈趋明显。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经历近年来的持续炒作,目前不少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已经逐渐形成高度投机的泡沫风险,而价格的虚高无疑加剧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因房地产资金回收周期较长,流动性较差,一旦投资者投资布局,则意味着即使短期内房地产市场出现了重要拐点,且价格出现了大幅波动的表现,他们想及时出局,回收资金的难度也是很大的。显然,这也是时下追高布局需要考虑的风险问题之一。

  对于高净值的投资群体,他们往往热衷于存款、保险以及不动产。但,在当前的市场投资环境下,海外投资或海外置业却逐步成为这类高净值投资群体的投资去向。或许,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掌控相对庞大的财富资产,他们更需要借助一些有效的投资渠道来避免贬值的风险,而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这也是他们首要考虑的问题。

  不过,从大格局来看,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投机风险的持续上演,高净值投资群体或许有着新的应对策略,其重点投资方向或意在海外市场,以及其它更具保值增值效果的投资渠道。至于国内股票市场,虽然目前市场基本上处于政策底区域,且向下空间相对有限,但与港股市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溢价空间。或许,出于资产安全以及资产保值的角度出发,部分稳健型的高净值投资群体更愿意逢低布局港股市场,或借助港股通等渠道来满足其海外投资的需求。甚至,还可能把资产投向其余主要国家地区的“优质资产”渠道之中。

  但,归根到底,资本还是离不开逐利的本性,而对于颇具先知先觉优势的高净值投资群体而言,其逐利本性或许会更为显著。

纵观国内市场的投资渠道,与一二线房地产等投资渠道相比,国内股票市场的中长期可挖掘潜力还是值得期待的,但因其缺乏持续有效的赚钱效应,且整体估值优势仍不够突出,而难以激活资金入场布局的热情。然而,换一种角度思考,若中国股市得以激活,且释放出持续有效的赚钱效应,则场外资金,尤其是部分高净值的投资群体还是会存在重返股市,提升股市投资比例的可能,但其倾向于超长期的价值投资,还是倾向于中短期的投资机会,仍需要看股市自身的投资吸引力以及其未来的赚钱效应。

  

个人简介
个人邮箱 guoshiliangbo@163.com 郭施亮,知名财经评论员,财经专栏作家,2013搜狐年度最佳行业自媒体人。每日经济新闻《每经智库》专家,前瞻网经济学人,国家级权威学术刊物《中国风险投资》特约评论员。同时,作者受邀广东…
每日关注 更多
郭施亮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