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清仓式减持危害多

曹中铭 原创 | 2016-10-26 07:56 | 收藏 | 投票

    今年三季度,上市公司减持潮再次来袭。统计显示,三季度有逾700家上市公司发布减持公告,套现金额高达350亿元,其中民生银行、冠福股份、皇氏集团等10家公司成为本季的十大减持王。像新希望集团抛售民生银行股份就超过2.1亿股,套现超过20亿元。

    如今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大肆减持套现已出现“新气象”,除了像上述新希望集团大手笔式的减持外,某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还出现了清仓式的减持行为,或者相关大股东将持股减持至剩下零头。而作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其大肆减持的“壮举”,影响是多方面的,危害亦是多方面的。因此,对于那些出现大股东清仓式减持的上市公司,投资者有必要保持一份警惕。

    如8月23日,吉艾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黄文帜计划以大宗交易及协议转让的方式,减持其名下的全部1.2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28.99%。此后,黄文帜便开始其减持之旅。从8月31日到9月28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黄文帜分六次减持了所持吉艾科技股份,减持均价13.77元/股~15.89元/股之间,共计套现超过18亿元。至此,黄文帜所持吉艾科技股份,已经全部清仓。

    再如10月10日壹桥海参公告了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刘德群及其一致行动人刘晓庆女士等的减持事项,刘德群于当日通过深交所大宗系统减持3500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3.67%,减持均价为7.7元/股。此前,刘德群持有壹桥海参3.46亿股,持股比例为33.38%。经过8月份与9月份的连续减持,截至9月30日,刘德群持股数量已经降至2.49亿股,持股比例则降至26.23%,其减持堪称疯狂。

    其实,像吉艾科技、壹桥海参这样大股东疯狂减持的上市公司并不少见,宏磊股份、海立美达等上市公司均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而且,某些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在减持股份后,亦开始拍屁股走人。刘德群在减持套现超过10亿元资金后,立即以个人原因宣布辞职,而像刘德群这样减持后辞职的案例还有许多。

    增持股份能凸显出大股东或董监高对上市公司未来的信心,也能增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而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者重要股东清仓式减持手中的股份,至少表明其对上市公司的前景并不看好,此举必然会波及到投资者持股心态的稳定,也会影响到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最终,大股东或重要股东高位套现,赚得盆满钵满,而中小投资者将成为埋单方,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某些上市公司清仓式减持的背后,还存在利益输送的嫌疑。比如壹桥海参今年3月9日开始停牌筹划重大事项,8月29日复牌后其股价大幅上涨,而在此情形下,其大股东也开始了大肆减持套现。毫无疑问,该上市公司有通过筹划重大事项,为大股东高位减持提供便利的可能,本质上涉嫌利益输送。

    不仅如此,某些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大肆减持行为,还涉嫌违规违法。如因减持股份达到5%时,未按照规定履行报告、披露义务,并继续超比例减持,精伦电子控股股东张学阳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每增加或减少5%时,都应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期间还应停止其增持或减持行为。精伦电子大股东的违规行为,明显有利于其高位继续减持股份,实际上也涉嫌操纵股价。因此,证监会对其立案调查,完全是咎由自取。

    在合规的情形下,减持是上市公司相关股东的权利。不过,作为大股东或重要股东,在大肆减持特别是清仓式减持时,是否也应该顾及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呢?如果个中还夹杂着违规违法行为,则更不可接受。笔者在此建议,对于违规减持的大股东,应责令其“回购”相关股份,如果产生收益的,上缴上市公司;如果对投资者利益造成损害的,则应对投资者进行赔偿。如此,大股东违规式减持才有可能收敛。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