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举牌 醉翁之意或不在酒

曹中铭 原创 | 2016-12-14 07:54 | 收藏 | 投票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的一番“怒斥”,在引发市场“地震”的同时,也引来保监会的“附和”。继前海人寿万能险因经营业务存在问题被保监会采取禁止开展万能险新业务,并禁止3个月内申报新产品后,保监会又于日前分别向前海人寿与恒大人寿派驻检查组,因此,说这两家保险公司摊上大事了或许一点都不为过。

    今年下半年以来,A股市场风云突变,以险资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发起一股举牌潮。而据不完全统计,沪深两市遭到险资举牌的上市公司超过120家,这在此前是非常罕见的。而且,由于险资在某些个股上的非理性行为,或在险资运作中存在问题,导致保监会不得不出手,前海人寿与恒大人寿就是在此背景下被“盯上”的。

    如在万科股权争夺战中,前海人寿为宝能系增持股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前海人寿投入的102亿元的万能险资金,绝对不是个小数目。再如,在市场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南玻高管集体辞职事件,前海人寿同样功不可没。举牌方代表进入董事会,而公司原创始人等悉数离开,对于南玻而言,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

    再如恒大人寿在梅雁吉祥上的短炒行为,就遭到市场的广泛质疑与诟病。显然,恒大人寿能够高位清仓,利用了市场对于恒大概念股的追捧,利用了市场的投机性,也利用了梅雁吉祥无实际控制人、无控股股东、无持股比例较大股东等“三无”公司这一事实,同样利用了恒大系“入主”后梅雁吉祥给予市场巨大的想象空间。还有,恒大人寿在多只个股上的买而不举行为,以及定期报告披露后的快速出逃行为,客观上都在市场上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在近年“资产荒”的背景下,市场利率水平中枢不断下移,而保险公司负债端呈现快速规模增长,加之成本的缓慢上行趋势,导致万能险等进入资本市场,事实上为险资频频举牌上市公司提供了可能。不过,像万能险这种保险产品,其本质上是寿险产品,并兼具投资型保险的功能,而万能险进入资本市场,却被某些保险公司当成理财产品,以获取短期的高回报。

    “资产荒”背景下,资本市场为万能险等险资提供了出路。不过,如果认为险资仅仅只是为了短期的高收益显然有失偏颇。笔者以为,险资进入资本市场,或还存在其他方面的目的。一是诸如前海人寿控股南玻公司这样的案例。险资进场,主要是为了成为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控股股东甚至是实际控制人,像前海人寿身后的宝能系就实现了对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

    另一方面,近年来像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中小型保险公司能够异军突起,兼具寿险与投资功能的万能险居功至伟。而万能险在进入资本市场后,如果能够获取高回报的话,那么对于相关保险公司发行新产品将会有巨大的帮助,进而能够提升相关保险公司的市场规模与占有率,也能提升其本身的市场地位与业绩,可起到一箭多雕的功效。

    但保险资金毕竟姓“保”,是保险产品,而绝非理财产品,将保险产品“蜕变”为理财产品,不仅有违保险资金姓“保”的特质,也无形中会引起相关个股甚至整个市场的震荡。不仅破坏市场正常的秩序,也有违市场的公平,更会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因此,才会有证监会主席的“怒斥”,才会有保监会的后续动作出现。

特别提示:请添加微信号 caozhongming999 关注曹中铭的微信公众号,谢谢!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