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开通之后,A股为何跌跌不休?

郭施亮 原创 | 2016-12-21 06:54 | 收藏 | 投票

 深港通开通之后,A股为何跌跌不休?

  今年12月份,A股市场的大事件特别多。其中,就在今年125日,也正是千呼万唤的深港通开通之日。时至今日,虽然深港通开通仍不足一个月的时间,但深港通开通之后的股市表现,却并不如人意。

  “跌跌不休”,这四个字或许可以用来描述深港通开通之后的A股表现。从具体的数据获悉,在深港通开通首个交易日,两市市场均以下跌报收。与此同时,自今年125日以来,即深港通开通之后,沪市累计最大下跌空间达到150点以上,而自今年1129日的最高点3301点下跌至今,沪市累计最大下跌空间更是达到了200点以上。

  很显然,与2年前沪港通开通之后的市场盛况相比,2年之后的深港通开通,却给市场带来了些许的失落。由此可见,市场期待已久的深港通,不仅没有给股市起到强有力的提振影响,而且还成为了股市阶段性下跌的转折点。

  然而,从本质上分析,深港通意在加速两地市场的互联互通模式,对市场指数的刺激影响反而不会太显著,其战略性影响更为深刻。至于2年前的沪港通开通所促发的大牛市行情,实际上还是离不开当时政策环境的刺激以及高杠杆资金全面激活的影响。因此,在政策环境、资金环境以及市场环境的不同状况下,却导致不一样的影响效果。

  正如上文所述,今年的12月份确实不平凡,而在一系列大事件上演的背后,却或多或少增加了股市的上涨压力。

  其中,从外部环境方面,北京时间今年的1215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25个基点,美联储再度开启了加息的大门。与此同时,市场还预期明年美联储还可能会存在3次加息的可能性,此举无疑对新兴资本市场构成沉重的压力。

  受此影响,美联储加息却加剧了人民币中间价的贬值压力,而人民币资产也受此冲击。甚至,市场还一度上演了“股债汇”三杀的局面,市场恐慌情绪似乎达到了阶段性的高潮。

  至于内部环境方面,重要会议定调“着力防控资产泡沫”的论调,对楼市等投资渠道构成了影响,而股票市场作为财富资金最为聚集的场所,“去杠杆”“去泡沫”压力依存。与此同时,在本月前后,作为撬动前期市场赚钱效应的险资机构,在系列监管政策的约束影响下,却出现了阶段性熄火的表现。由此一来,在险资熄火的影响下,股市赚钱效应瞬间削弱,而股市上涨的动力也骤然降低,从而加剧了股市的波动风险。

  从保监会、证监会的公开表态,再到一系列监管整改措施的落地,实际上意味着前期险资资金的投资行为已经触及到监管的底线。但,监管收紧,险资熄火,却直接挫伤了市场的投资人气,这也加速了股市的阶段性拐点。由此一来,作为股权结构比较分散的优质上市公司而言,暂时解除了控制权丢失的风险,降低了股权争夺的压力。至于普通投资者,则可能需要忍受着股价缩水,挤压阶段性泡沫的过程,而险资机构的瞬间熄火,也给本已获得赚钱效应的市场构成了沉重的打击。

  除此以外,进入今年11月份,IPO一周一批次的发行速度,足以让市场感到了意外。受此影响,在投资信心逐渐削弱的市场环境下,融资过快却过早消费掉股市的投资功能,股市重返弱势也就是不可回避的事情了。

  综上所述,深港通开通之后,股市出现跌跌不休的表现,实际上也是由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影响的。但,鉴于时下的市场环境,3000点附近的政策底部基本上获得了市场多方的认可,而在股市下跌行情下,不排除存在放大利空,缩小利好的情况,但阶段性急跌过后,对于明年的行情布局也是一件好事。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托管机构评审结果的揭晓以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公告了21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证券投资管理机构的名单的落地,实际上意味着养老金入市有望很快铺开,也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对此,在养老金入市之际,股市借助利空砸出一个阶段性的底部,或许利于未来为养老金入市作铺垫,甚至利于未来更多的长期资金入市创造良好,相对安全的市场环境。

个人简介
个人邮箱 guoshiliangbo@163.com 郭施亮,知名财经评论员,财经专栏作家,2013搜狐年度最佳行业自媒体人。每日经济新闻《每经智库》专家,前瞻网经济学人,国家级权威学术刊物《中国风险投资》特约评论员。同时,作者受邀广东…
每日关注 更多
郭施亮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