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万人大迁徙,中国经济断臂求生!

刘晓博 原创 | 2016-02-01 23:33 | 收藏 | 投票

近日,《经济观察报》的两篇报道值得关注:

 

第一篇报道是123日推出的,报道了万达集团的转型。报道称,2016年万达的地产销售业务目标降低了640亿元,缩减幅度高达40%,万达13万员工中的35万人面临调整,这是中国房企中前所未有的大动作。

 

    第二篇报道是130日推出的,报道了中国钢铁工业即将全面展开的“去过剩产能”行动。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迟京东粗略估算,如果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再压缩粗钢产能1亿到1.5亿吨的目标,将有50万左右的职工面对职业调整或重新选择。

 

据报道,《关于钢铁行业脱困指导意见》目前已获得国务院批复,或将在春节后正式下发。相当一批钢企将通过关闭、重组、或被兼并等方式,退出历史舞台。而50多万员工,则将在财政托底的基本原则下,或买断工龄、或提前退休,或者实现转岗安置。

 

仅钢铁一个行业,加上万达一个房企,就需要在2016年为大约55万人实现转岗,可见中国经济凤凰涅槃、断臂重生的力度之大,涉及人员之多。如果加上煤炭、水泥、玻璃、有色金属、房地产等行业,未来需要实现“职业迁徙”的中国人可能超过300万人。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必须付出的代价。在欧洲、美国的经济发展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类似景象。

 

特别具有象征意味的是,在中国为煤炭、钢铁等行业去产能的时候,英国在20151218日关闭了最后一个煤矿。至此,始于300年前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煤炭工业,才彻底告别历史舞台。

 

按照近期中央提出的方针:“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

 

而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为了保证“一带一路”等对外战略的实施,人民币必须稳住汇率。而稳住汇率,就意味着货币政策不能太过宽松,降准、降息的次数都需要被控制。这样一来,中国经济在2016年仍然需要过紧日子,只能在财政政策上加大力度。此外,就是通过改革增加经济的内生动力。

 

在这轮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过程中,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政府“有形之手”的强大。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围绕着城镇化、房地产形成的过剩产能,其实就来源于诸如当年的“四万亿刺激”政策,是政府保增长的产物。现在去产能,同样需要通过行政命令来完成,所谓的“解铃还须系铃人”。

 

几百万人的职业迁徙,落后产能的逐步出清,固然在阵痛中为中国经济迎接新时代的到来创造了条件。但另一方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换投资主体,才是更有意义、更加影响深远的工作。

 

我曾多次在本专栏中指出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致经历了两个增长期:


第一个增长期,是靠制造业和出口,这个时代国企、地方政府的投资是被削弱的,市场力量有所增强。从城市竞争层面看,一批依赖市场力量的地级市崛起,超过了很多省会城市,比如东莞、佛山、无锡、温州、泉州。

 

第二个增长期大概在2000年前后启动,新的增长动力来自城镇化、房地产,此后的汇率、利率政策都不再有利于制造业。在第二个增长期内,地方政府、国企逐步成为投资的主体,民企退位。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当年的明星地级市逐步星光黯淡,更能通过行政力量调动资源的省会城市开始崛起(比如郑州、长沙、武汉、成都等)。

 

目前的所谓过剩产能,主要是第二个增长期形成的,来自于行政力量,而不是市场力量。所以,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未来中国的投资主体不应该再是地方政府和国企,而应该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中涌现出来的市场力量。

 

从行政力量里衍生出来的过剩产产能,正在被行政力量出清。但愿此后开启的,是一个市场主导的新局面。而行政力量,则归位于它应有的位置:裁判员、监管者!

 

如此,才是真正的转型,才是中国之幸!

 

最后,谈谈“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供给侧改革对当前股市、楼市的影响:

 

这是长期利好,对于中国经济转型意义深远。但短期看,对股市和楼市带来比较复杂的影响。在这轮关停并转中,肯定是有企业得利,有企业利益受损。所以,你的股票可能中彩,也可能中招。所以,尽量买行业龙头的股票,或者干脆远离这些敏感行业。至于房地产投资,只能围绕中心城市进行,要么买有人口增量的大城市中心区的普通住宅,要么买项目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的优质房企的股票。

 

整体而言,我建议普通投资者在2016年远离股市,因为不确定性太大。如果非要玩,也要控制仓位,不加杠杆。现在的点位,很难说已经真正见底。


 

个人简介
财经传媒人,高级编辑,现居深圳。
每日关注 更多
刘晓博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