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线楼市到大宗商品的价格癫狂,背后暗示了什么?

郭施亮 原创 | 2016-04-26 18:04 | 收藏 | 投票

 从一线楼市到大宗商品的价格癫狂,背后暗示了什么?

  2016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事实上,回顾2016年以来的市场表现,却先后经历了股市暴跌、一线楼市暴涨,再到近期大宗商品价格癫狂式上涨的过程。由此可见,对于16年前四个月的国内市场状况,确实不简单,且引发了全球市场的高度警惕。

  实际上,自147月至今,中国股市就已经历了一轮震惊中外的暴涨暴跌行情。期间,股市从2000低点飙升至5178高点,仅用时不到1年的时间。然而,当股市泡沫破裂之际,其“去杠杆化”“去泡沫化”的速度却是相当惊人。其中,就以市场指数为例,股市自5178高点下跌以来,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接近50%的跌幅,而期间股市场内融资规模更是缩水大半,至于场外配资业务更是遭到了彻底性的清洗。

  继股市疯狂表现之后,16年年初的一线楼市表现,更是让市场感到了震惊。

  其中,在今年1月份,以深圳、上海、北京为首的一线城市楼市,就实现了癫狂式的上涨走势。其中,从1月份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数据来看,深圳、上海、北京的同比涨幅就分别达到了52.7%21.4%11.3%。到了2月份,这一同比涨幅更是扩大至57.8%25.1%14.2%

  随后,受压于政策的影响,即“沪九条”“深六条”出台之后,一线楼市价格略有降温迹象,但这一癫狂上涨效应却逐渐传导至部分二线楼市身上,并引发部分二线楼市价格出现了迅猛拉升的迹象。受此影响,全民炒股热潮已经完美过渡到全民炒房的热潮之中,而部分高杠杆业务或其余投机色彩浓厚的工具的激活,却进一步激活了市场的高度投机性,这也逐渐引起了管理层的高度重视。

  最近一段时期,无论是炒股,还是炒房,都不是投资者首要关注的话题了。相反,对于沉睡多年的大宗商品,却逐渐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期间,随着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全线活跃,更是引发了期货开户热潮的高烧不退。

  值得一提的是,自今年以来,不少大宗商品就已经实现了超过50%的累计最大涨幅,而今年34月份以来的大宗商品价格表现,更是可以用癫狂上涨来形容。显然,对于近期大宗商品的表现,确实属于多年来很难遇见的景象。

  实际上,自11年调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就逐渐陷入了长期熊市的低迷格局,而近期价格的大幅回暖表现也再度引发市场对这一领域的重新关注。

  然而,对于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黑色系商品的大幅波动走势,既与供给侧改革契机的影响有关,又与前期限产保价及近期部分楼市价格上涨等因素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但事实上,无论是对股市、楼市,还是大宗商品来说,其价格表现的持续活跃,都是离不开一个大前提,即央行持续放水,且结合之前一季度信贷投放的大幅发力,却为上述领域的活跃表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因此,对于未来货币政策是否存在转向的预期,或未来信贷投放力度会否减缓等,将会或多或少影响到这些领域的市场表现,也深刻影响到投资者资产的保值增值需求。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股市、楼市以及大宗商品先后演绎癫狂行情的背后,还是反映出一个本质性的事实,即在当前,民间资金太多,但又缺乏持续有效的保值增值渠道,资金几乎是无处可逃。与此同时,因实体经济不好,市场投机资金却更愿意瞄准更具短期赚钱效应的投资渠道。由此一来,在某一处市场领域形成持续性的赚钱效应之际,却容易引发各类逐利资金的疯狂涌入,进而加快了相应领域价格的上涨节奏。

  显然,对于楼市、大宗商品的癫狂表现,管理层也不会坐视不理。但是,在相关监管政策落实之后,却容易引发一个奇怪的现象,即在资金疯狂寻求资产保值增值渠道的同时,即使某一领域市场出现了降温的迹象,但资金却很快寻求到另一处的投资渠道,进而引发这一处领域的沸腾。由此可见,在资金寻求资产保值增值意愿异常强烈的大环境下,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好社会中“两多两少”的问题,即民间资金多,投资渠道少;中小企业多,融资渠道少”的问题,则这一现象仍将会延续下去。

  此外,在当下社会真实通胀率高居不下的大背景下,虽然多数资金只为寻求资产的保值增值需求,但在这一过程中,却难免会存在部分投机意愿强烈的资金或存在部分借助变相扩大资金杠杆率实现牟利的渠道。由此一来,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管住这一些投机资金,则其给市场带来的危害还是相当严重的。

  在国内,一方面是社会真实通胀率高居不下,且资金出路少,但资金寻求资产保值增值需求意愿却非常强烈;另一方面,则是国内监管体系仍不算成熟,法律法规缺乏对投机资金、非法资金形成更有效的震慑力,而在整体违规成本偏低的大环境下,却容易导致市场投机氛围浓厚,市场的“炒作”热情远比投资热情来得凶猛。于是,在市场价格遭遇到持续非理性爆炒之后,实际上也已经远离了其基本面的水平,且严重透支了其未来的盈利预期,而在如此爆炒的环境氛围下,最后接盘的人,无疑是缺乏资金优势、信息优势、成本优势的普通投资者。

 

 

个人简介
个人邮箱 guoshiliangbo@163.com 郭施亮,知名财经评论员,财经专栏作家,2013搜狐年度最佳行业自媒体人。每日经济新闻《每经智库》专家,前瞻网经济学人,国家级权威学术刊物《中国风险投资》特约评论员。同时,作者受邀广东…
每日关注 更多
郭施亮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