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灾启示录 市场问题市场解决

曹中铭 原创 | 2016-06-14 07:52 | 收藏 | 投票

    去年6月12日,星期五,上证指数最高上摸5178.19点,报收5166.35点;一年后的6月10日,同样是星期五,上证指数最高上摸2937.99点,报收2927.16点。仅仅从指数上分析,一个是“5.0”时代,一个是“2.0”时代,在指数涨跌的背后,其实凸显出市场所发生的深刻变化。

    2014年7月份开始启动的牛市行情,发轫于沪港通,终结于清理配资。这轮牛市行情,可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牛市进程波澜壮阔,“潮水”褪去的时候却异常惨烈。自去年6月15日开始,股市出现剧烈震荡。沪深股市均在短期内大幅下挫,无论是“力度”还是“深度”为A股市场诞生以来所罕见。此后若非监管部门强势出手,整个市场付出的代价显然还要大得多。而且,即便是时至今日,股灾后遗症所产生的阴霾仍然没有散去。

    显然,此次股灾并不仅仅只是导致投资者财富出现巨额缩水那么简单,其对于投资者心理、投资理念、市场监管、市场功能定位、注册制推出等多方面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此次股灾留给我们的不能只有教训,更应该针对所产生的问题,认真总结,不断做好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市场监管与投资者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以防止悲剧再次发生。

    客观上,上一轮牛市行情背后有“人造”的因素在内。出于国内经济转型的需要,市场在“不自觉”中发动了牛市行情。当然,股市一旦步入牛市,将为新股IPO以及上市公司再融资提供极大的便利,而上市公司通过融资而来的资金又可投入到实体经济,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当然,这是我们意想中的理想状态。不过,市场最后的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意外。反过来,因为股灾的发生,新股IPO不得不暂停,上市公司再融资亦受到波及。股灾的发生,亦更让我们认识到,市场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行政干预、“外力”的作用,或者让市场背负太多的“功能”,最终只会适得其反。并且,我们还会为之付出更大的代价。也正因为如此,市场的问题由市场自身解决更加成为共识。

    在市场监管上,透过股灾,我们其实也有值得改进之处。牛市虽然终结于清理场外配资,但场外配资问题却并非股灾前夕才产生的。但在此前,或许是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场外配资的规模越来越大,当引起我们警觉的时候,股市已处于高位。此次股灾,场外配资的“杠杆效应”堪称发挥得“淋漓尽致”,此后场外配资在市场上引起的踩踏效应即是最好的证明。进一步讲,当一个市场中存在资金杠杆时,涨时助涨跌时助跌的功效就会产生。这实际上也在提醒我们,如果放任资金杠杆的泛滥,无异于养“虎”为患。因此,即使是券商的融资融券业务,也要防范资金杠杆的风险。

    个人认为,市场回归功能定位、市场的问题由“市场先生”自己解决,以及监管不能缺失与缺位是此次股灾最值得我们反思之处。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应以指数的高低论英雄。而更重要的是,无论牛市还是熊市,我们应能够切实地保护好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如果丧失了这一点,投资者置身于市场之中,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