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竖一:抑制资产泡沫就得让房价“暴跌”

罗竖一 原创 | 2016-07-28 14:42 | 收藏 | 投票

文/罗竖一

      据2016年7月26日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6日召开会议,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称,要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要采取正确方略和有效办法推进五大重点任务,去产能和去杠杆的关键是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部门的基础性改革,去库存和补短板的指向要同有序引导城镇化进程和农民工市民化有机结合起来,降成本的重点是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抑制资产泡沫和降低宏观税负。

      纵观全局,上述五大重点任务确实是中国亟须全面落实的经济任务。不然,一定会给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等层面造成更多的矛盾,导致出现更大的问题。

      其中的抑制资产泡沫,真可谓是重中之重。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认为,抑制资产泡沫可能指的是房地产市场泡沫。

      中央层面的权威解读,还需假以时日。但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确实存在相当大的泡沫。这个泡沫,犹如巨大的脓包或毒瘤。

      诚然,不少房地产开发商、商用或御用专家、房地产中介、炒房客等既得利益者,以及一定层面的某些决策者、行政者等群体,长期以来基本都在鼓吹中国房地产市场没有泡沫,甚至炮制出诸如“买涨不买跌”、“房价降了你的财富也就缩水了”、“什么都能降,惟独房价不能降”之类的奇谈怪论——客观上都是为了维护或确保房地产开发商等既得利益者的暴利。

      不可否认,房价降低,尤其是房价“暴跌”,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然而,假如继续任由房地产业中客观存在的巨大脓包或毒瘤——房地产泡沫,危害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那么不仅是幼稚的,并且是愚蠢之极的。 还有,正像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所言,房地产业成本高,抑制了其他一些行业的发展,也攫取了其他一些行业的利润。

       何况,中国房地产业的病态发展,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人民日报》刊发的“权威人士”文章讲得好,结构调整是新常态更本质的特征,调结构必然带来阵痛,需求结构、生产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商业模式等目前都在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产业重组加快。同时,部分领域、产业和地区经济风险有所加大。必须看到,结构调整是一个需要不断往前推的过程,也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程,这一关我们不得不闯过去。结构调整等不得、熬不得,也等不来、熬不起,只能主动调、主动转。早调早转就主动,晚调晚转必然被动。

       特别是,2016年5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有关“权威人士”的文章已经明确指出:“综合判断,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我要强调的是,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今后几年,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难以出现根本改变,经济增长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一旦回升就会持续上行并接连实现几年高增长。“退一步”为了“进两步”。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即使不刺激,速度也跌不到哪里去。对一些经济指标回升,不要喜形于色;对一些经济指标下行,也别惊慌失措。”

      实际上,多年来房价节节攀升,不时地暴涨,即长期以来中国房地产业的病态发展,不仅严重地危害着中国经济的正常、良性、健康之发展,而且严重地危害着世道人心——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购房或还房贷而惟利是图,做人做事往往不择手段。同时,使得中国社会不稳定因素倍增。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动摇着执政根基。

      是故,笔者罗竖一认为,抑制资产泡沫就得让房价“暴跌”。否则,病态发展的中国房地产业之泡沫就不会被挤出,即中国房地产业客观存在的巨大脓包或毒瘤,就会一如既往地毒害亿万羲黄子孙,继续危害中国经济、政治等领域。

      当然,笔者所讲的房价“暴跌”,并非是没有底线的。这一底线就是,千方百计地尽早让房价跌到让中国亿万普通民众基本都可以接受的合理价位。这一底线,事实上正是中国政府和亿万羲黄子孙多年来一直所期望的理想状态。

个人简介
曾经的新闻人,现在的评论人。
每日关注 更多
罗竖一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