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够接过险资机构的大旗?

郭施亮 原创 | 2016-08-28 23:25 | 收藏 | 投票

 谁能够接过险资机构的大旗?

  谈及险资机构,大家很容易联想起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万科股权之争事件。然而,针对近期险资机构,尤其是中小险资机构的持续发力,却给沉寂多时的A股市场带来了积极性的提振影响。

  “民间资金多,投资渠道少”这是国内市场最为真实的写照。与此同时,对于长期以资金作为推动主导的股票市场,一旦市场资金得以激活,则往往容易激发起市场阶段性的做多热情,并把这种做多热情逐步传导至整个市场之中,进而达到全面激活的效果。

  实际上,从万科A股价的再度活跃,再到同类品种的持续激活,而后到部分优质上市公司股价的快速拉升,市场也把这一种赚钱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不过,在险资机构持续活跃的背后,既有其资产保值增值的考虑,又有对持续上演的资产荒现象的无奈之举。

  经济下行压力不减,无风险利率持续下滑,导致市场以往的投资观念出现转变。很显然,在此背景下,大资金大机构已然很难寻求到真正意义上符合中高投资收益率,低风险的优质资产,而优质资产端的争夺,更是在近一段时期表现得相当激烈。

  险资机构的接连入股以及举牌行动,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但,随着部分险资机构高杠杆行为的频繁上演,其背后所潜藏的投资风险,也逐渐引起监管机构的重视。与此同时,近期市场也陆续传出了监管收紧的传闻,这给以后险资机构的后续增持行为构成了深刻性的影响。

  其中,在近期,市场一度传出了“来自万能险的存量资金会逐步在5年内被置换或取出”的消息,但在随后的时间内,也得到了保监会相关负责人的辟谣。

  不过,退一步来说,即使传闻得以澄清,但对险资资金而言,监管逐渐收紧,并逐渐给予规范化,这或许也是一种趋势。或许,正确合理地引导险资资金的投资去向,将会给未来险资机构的后续入股举牌频率产生重要性的影响,而随着监管逐渐收紧的预期升温,估计未来将会进一步强化险资机构,尤其是中小险资机构的转型压力,甚至加速整个行业的洗牌节奏。

  由此可见,在这种压力之下,未来险资资金大举增持的行为或有所减缓,而对市场新增流动性的影响也会比较明显。但,对于A股市场而言,还是离不开“成也资金,败也资金”的格局。因此,随着险资机构对市场撬动影响的减弱,未来可否出现又一股力量引领市场上涨,仍需看待市场政策以及监管环境的宽松与否。

  但是,就未来的大趋势而言,积极引导长期资金的入市,仍然是一种趋势,而国内股票市场机构投资者的整体占比,也会有一个逐渐提升的过程。

接下来,一方面需要关注以养老金为主导的长期资金的入市进程;另一方面则需要关注深港通“通车”之后,其将会为两地市场,尤其是内地市场带来的新增流动性预期。但是,对于多数资金而言,都离不开逐利性,即市场存在持续性的赚钱效应,资金都可能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相反,若市场仍然处于一潭死水的状态,则资金涌入的热情也会大打折扣。

个人简介
个人邮箱 guoshiliangbo@163.com 郭施亮,知名财经评论员,财经专栏作家,2013搜狐年度最佳行业自媒体人。每日经济新闻《每经智库》专家,前瞻网经济学人,国家级权威学术刊物《中国风险投资》特约评论员。同时,作者受邀广东…
每日关注 更多
郭施亮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