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不能成为创新“试验场”

曹中铭 原创 | 2016-08-29 07:48 | 收藏 | 投票

    据媒体报道,随着原证监会创新部人员陆续履新他职,成立仅2年多的证监会创新部正式解散。创新部虽然并非证监会解散的第一个部门,但却是截至目前“最短命”的一个部门。证监会创新部解散,在引起投资者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了市场的议论。笔者以为,中国资本市场需要创新,但股市却不能成为创新的“试验场”。

    证监会创新部成立于2014年2月份,按证监会对该部门的职能描述,创新部负责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研究证券期货市场创新发展,推动证券期货市场业务创新试点,拟订相关工作指引;研究资本市场互联网创新活动;协调制定证券期货市场中跨市场创新业务和产品的监管规则等方面的工作。创新部从无到有,凸显出监管部门对于资本市场创新工作的重视与热衷程度。

    其实,资本市场的创新还是发挥了一定作用的。如10年前国内券商曾遭遇整顿,因为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困境,券商频频陷入行业性亏损的怪圈中,而且其发展也受到很大影响。其后,在监管部门大举推动券商创新的背景下,券商资管业务被推出了,融资融券业务出台了,而众多的创新业务,在为券商新增了盈利增长点的同时,也促进了券商行业的发展。如今,即使是去年股灾后股市行情低迷,券商也没有出现行业性亏损的现象。而因为创新,不仅增强了国内众多券商的盈利能力,更强化了其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这一切均是有目共睹的。

    不过,创新在为市场带来正能量的同时,也不乏有负能量产生。去年6月份底7月初,沪深股市暴跌,其在短期内所产生的灾难性后果,为A股诞生以来所罕见。此次股市之所以产生如此严重的股灾,显然与创新又密不可分。比如场外配资成为千夫所指。监管部门对于场外配资的清理,客观上加剧了市场的暴跌,导致市场产生“多杀多”的踩踏效应。此外,融资融券也在其中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融资融券虽然为券商创造了利润,并且在股市上涨过程中起到了助涨的作用,但在去年股灾期间,无形中也起到助跌的效果。

    除了融资融券,短命的熔断机制同样如此。今年1月4日与7日,熔断机制开始发威。显然,熔断机制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恐慌,导致股市出现非理性下跌,进而放大了整个市场的投资风险。因为熔断机制,这两个交易日众多投资者产生巨额损失是不言而喻。

    毫无疑问,无论是从何种角度看,中国资本市场都需要创新,其发展也离不开创新。不过,所谓的创新业务,既要切合中国资本市场的实际,能够为市场的发展起到促进作为,并能在投资者利益保护中发挥积极作用。否则,创新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无论是场外配资业务,还是熔断机制的推出,都无形中有把A股市场作为创新“试验场”的嫌疑。而当一个市场变成了创新的“试验场”时,市场就有可能为之付出巨大的代价,投资者同样可能深受其害,“创新”推出的熔断机制即是如此。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