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制度可实现有效激励

周正勇 原创 | 2017-04-13 20:50 | 收藏 | 投票

  为什么现在的合伙人制度这么红火,因为资本的光环正在褪去,现在是人本为王的新时代!在过去,是创始人单干制;在当下,提倡合伙人兵团作战。在过去,利益是上下级分配制;在当下,提倡合伙人之间利益分享。在过去,职业经理人用脚投票;在当下,提倡合伙人之间背靠背共进退。因此,我们要掌握合伙人的甄选、估值、分钱、退出机制。要掌握五种控制权丧失的有效处理方法。要学会规避合伙人风险的四种方法。要掌握合伙人与股权设计的区别。
合伙人类型的选择,合在一起,成为一伙。对于为何要推行“合伙人”制度,阿里巴巴集团提出了很多的理由,例如确保阿里巴巴集团的制度不断创新,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公司制度,保证公司的文化传承,给股东创造更多的回报等等。但是无论阿里巴巴集团如何阐述其动机,都无法不承认一个事实:阿里巴巴集团的“合伙人”制度使得“合伙人”享有的提名半数以上董事的权利,这将使得公司现有的管理团队能够获取上市后公司的控制权。这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我国传统的股东本位理念。
按照传统的股东本位的理念,董事会成员应由股东决定,股东通过提名、选举、更换董事进而逐步实现对董事会乃至对公司的控制。阿里巴巴集团推行“合伙人”制度实际上是将公司的控制权从股东手中转移至公司的“合伙人”手中。从当前实践来看,股东本位理念虽然面临着很多的挑战,但是其赞成者也不在少数,也正是基于这一点,使得阿里巴巴集团的“合伙人”制度自实行以来一直备受各种争议。
另外,管理层控制模式也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弊端。有学者认为管理层模式使得管理层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将会引发更多的道德危机。很多时候,管理层的利益和目标与股东的利益和目标存在不一致。股东的追求的是公司利益的最大化,而公司的管理层希望获得的是更高的职位、更好的待遇和福利。因此管理层在做公司决策的时候往往会为了自身利益的实现而去危害股东的利益,公司的管理层容易利用自身权利使得公司的运行和经营目标背离公司股东的期望。生态链合伙人 合伙人如何选择?创业选择合伙人必须看两点:一是价值观一致和事业方向认同;二是能力资源互补。大部分创业团队散伙分家要么是由于创始人价值观不一致或不认同而产生严重分歧,要么是某人能力或资源对公司发展未带来核心价值被迫出局。股东之间的理念、性格及信任程度,决定了公司生死。
合伙人如何出资?在美国,几个创始人平分股权,公司也能做起来。但中国正相反,能够做起来的公司,更多是一股独大。比较成功的模式是这样的,有一个大家都信服的大股东作为牵头人,他是公司决策的中心,对公司承担最大的责任;另外搭配1-2个占股权10-20%、与大股东互补的能力和资源的合伙股东,能发出跟大股东不同的声音,对公司有一定的影响力。基于这样的一个模式,既保持有不同的意见,又有人拍板和承担责任。
合伙人如何估值?创始人的贡献估值创始人合伙创业,有的提供资金,有的提供场地,有的提供技术能力,有的提供销售渠道,有的提供融资资源。各个创始人提供不同的贡献,各个贡献性质不同,似乎完全无法等价对比。
有一种方法,可以在同一维度上,量化创始人的各种贡献呢?如果能按一个统一的计算单位,量化各个创始人的不同贡献,创始人分股权或许会稍稍科学客观一些,至少能让大家更信服、让团队更团结。Mike Moyer在Slicing Pie: Fund Your Company Without Funds一书中首先提出,将创始人在创业项目中的贡献,按照市场价值估值,然后算出所有创始人贡献的总估值,折算各个创始人贡献估值占总估值的比例,就是各创始人应该持有的股权比例。
创始人对公司的投入,公司本应该给与合理的回报,如果公司没有给予足够的回报的,那么该给、但没有给的部分,就是创始人留在公司里的价值,就是创始人对公司的“投入”,或“投资”。比如,创始人按照市场行情,工资应该是每个月2万,创业时只领了5000块钱的基本生活费,那么还剩1万5是他应得、但公司没有付的,这部分就相对于是他对公司净投入,是他对公司的“投资”。他在公司中应该占有的股权,就可以参照他的这种“投资”占大家总“投资”的比例来计算。这种计算方式可以称之为估值法,即按照创始人投入的“市场价值”来评估股权比例。本文中的估值法,以Mike Moyer的方法为基础,稍作调整和补充。
合伙人如何分钱?股权分配在根本上是要让所有人在分配和讨论的过程中,心里感觉到合理、公平,从而事后忘掉这个分配而集中精力做事,这是最核心的,也是容易被忽略的。再复杂、全面的股权分配分析框架和模型显然有助于各方达成共识,但是绝对无法替代信任的建立。创始人最好开诚布公的谈论自己的想法和期望,任何想法都是合理的,只要赢得你创业弟兄们的由衷认可。
合伙人如何退出?一手抓合伙人股东关系建设,一手抓合伙人股权制度建设。合伙创业,既是合伙一种长期利益关系,更是合伙一种创业理念。比如,合伙人股东分配股权时,应该事先在一些软的理念层面达成共识,做好合伙人预期管理,包括:经营团队分配的股权是基于长期全职人力投资的贡献,不是基于早期的货币出资;。如果中途掉链子离职没有退出机制,对长期创业的合伙人股东是既不公平也不合理的;,公司老大得带头遵守游戏规则,而不是游戏规则制定出来约束合伙人,不约束自己;。在尊重股东历史贡献的前提下,合伙人股东职位可上可下,股权可增可减与可进可退;。合伙人散伙,并不都是被动,也可以主动;并不都是破坏,也可以是建设;并不都是死亡,也可以是新生。讨论散伙,是为了更好地合伙。在这些软的理念达成共识后,合伙人之间再签署那些冷冰冰硬邦邦的法律文件条款。
合伙人股权如何设计?投资人在投资早期项目的时候,通常会认为比较好的股权结构是:创始人50-60%+ 联合创始人20-30% + 期权池10-20%。这里常见的一个问题是,很多创业者认为点子是自己提出来的,所以自己理所应当占据最大的股份,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误区:创业是一个艰苦的多年过程,而不是一个点子。点子本身都是靠做出来的,过程中充满了各种的试错和调整,创业项目能够成功,所有的产品和业务与当初最早的点子相比,早已面目全非。如果点子提出者在公司成长过程中无法做出真正的贡献和价值,其他创始人很大可能因为分配不公而抛弃你另立炉灶。
雇佣时代结束,合伙人时代到来。从大环境来看,我国与很多欧美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再加上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直到目前,我国仍然还是更倾向于集权化的公司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长期存在使得我国一直以来都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这种情况虽然会导致无论是在我国的传统企业还是新兴企业中,人治将占据主要局面。但是这种方式往往会让我国的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很大的优势,因而在目前仍然应当尽可能地减少中小股东追逐短期利润的压力,并加大管理层的影响力,使得公司的管理层能够在公司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最大力度地来传承公司的使命与文化。

个人简介
企业管理领域知行者,曾任职浙江省两家知名上市公司,担任企业中高层管理职务。2018年,任职国家发改委主管的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担任研究会理事职务,并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研学与创新。
每日关注 更多
周正勇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