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定位导致A股难以告别“野蛮生长”

曹中铭 原创 | 2017-06-13 07:50 | 收藏 | 投票

 

   针对股市频现的清仓式减持、断崖式减持等减持乱象,监管部门于日前出台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及《实施细则》,这亦是近年来继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新政、再融资新政之后,监管部门推出的又一新政。

 
    总体而言,与原来的相关制度相比,减持新政有较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此前被忽略的上市公司发起人股东、参与定增持有股份的股东都被纳入规范之列;过桥减持通道不再顺畅;清仓式减持、断崖式减持受到制约等方面。当然,减持新政仍然存在漏洞,像对于违规减持的,其处罚措施还是停留在批评、谴责与限制交易等“初级”阶段。
 
    减持新政的推出,尽管会引发上市公司方面相关股东的不满,但市场却给予较高的评价,有主流媒体甚至发出“中国资本市场需要告别’野蛮生长’”的呼声。笔者以为,主流媒体的理想虽然很丰满,但现实却很骨感,在目前的情形下,特别是在资本市场错误定位的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要告别“野蛮生长”真的很难。
 
    自中国资本市场诞生开始,就是一个“服务型”的市场。最初为国企解困服务,后来为大型央企融资服务,此后又为几大国有银行服务,后来又为民营企业服务。如今,股市又担任为实体经济输血的重任。而“服务型”市场的定位,即是为融资者服务。
 
    中国资本市场虽然诞生的时间只有20余年,却经历了超常规的发展。仅仅从上市公司数量看,目前挂牌的已超过3000余家。美国股市历史比A股悠久多了,其挂牌公司也不过3000多家。A股除了挂牌上市公司数量出现爆炸式增长外,像机构投资者、中介机构以及开户的中小投资者等,其实都出现过“野蛮生长”。而野蛮生长的结果,市场规模做大了,但监管却没有效跟上,市场不成熟,状况频出其实并不奇怪。
 
    即使是在股市处于低迷时期,因错误定位,新股IPO仍然来势凶猛。去年下半年以来,每个交易日都有新股发行的“盛况”,即使是在成熟市场中,也是不多见的。我们的市场,为了融资,既不顾市场的承受能力,也不顾及投资者的感受,常常是为了融资而融资,历史上新股IPO多次暂停的出现,既有市场处于新兴+转轨阶段方面的原因,也与融资过度密切相关。
 
    其实,野蛮生长不仅表现在A股市场,新三板亦然。2013年底,当新三板挂牌试点还仅仅局限于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天津滨海、上海张江等高新区时,其时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不过300多家,如今,新三板挂牌企业已超过11000家,数据早已说明了一切。
 
    笔者以为,中国资本市场要告别野蛮生长,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是改变股市错误的定位。将为融资者服务变更为融资者与投资者服务的双重导向,只有实现“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更稳,更长久。其二是切实把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切身利益置于首要位置。中小投资者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牺牲与贡献,他们不应有受到当前不平等的待遇。只有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了保护,我们的市场才有希望,中国资本市场也才真的会告别野蛮生长时代。
 
特别提示:请扫描下边的二维码或添加微信号 caozhongming999 关注曹中铭的微信公众号,谢谢!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