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四家IPO是一个较为均衡的结果

杜坤维 原创 | 2017-06-06 06:58 | 收藏 | 投票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话还真是说的不错,中国IPO就是这样,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种IPO说法,尤其是IPO节奏对股指运行的影响更是针锋相对,争论了几十年依然没有结果,就笔者来说,不反对IPO,但反对以市场化名义实施大跃进式IPO,成为市场不堪的重负。

     自2016年11月以来,证监会审批脚步明显加快,IPO批文的下发时间固定在了每周五,这也就意味着每月将有4批次的IPO批文下发,基本上批文下发是按照每周10-12家的发行速度向前推进,同时,单次融资额保持在50亿元左右,这一IPO被市场称之为常态化,但在投资者看来,却是过度融资,韩志国就认为全世界绝无仅有,是导致股市下跌的元凶之一,证监会不管因何原因,IPO节奏开始松动, 5月26日,证监会下发了7家IPO批文,筹资总额不超过23亿元,明显少于此前单次50亿元的融资量。而6月2日,IPO批文缩减至4家,融资额也相应减少至15亿。
    IPO节奏快与慢在全世界恐怕都没有一个准确标准,但是每周10家以上的速度确实全世界都是没有的,是中国首创的,之所以有每周10家的速度,就在于资本市场承担了去杠杆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金融风险支持实体经济的重任,但是这与欧美国家资本市场建立初衷是相违背,只是到了中国才有这样的说法,但把股市完全定位于融资市也导致资本市场牛短熊长,给股市赋予太多的额外经济发展任务按照社科院白皮书的说法股灾总是难以避免,因此回顾中国股市几十年总是暴涨暴跌,新股停停发发。
          4月10日以来一个月时间有近1800只股票跌幅超过10%,其中,450多只股票跌幅超过20%,60多只股票跌超30%。A股总市值也出现大幅下降,4月7日的近55万亿元跌至最新的50万亿水平,按照5000万持仓账户粗略计算,户均亏损超过8万元。这只是下跌的开始而不是结束,此后中小创继续暴跌,闪崩个股继续蔓延,针对股市暴跌,投资者损失惨重,市场称之为股灾4.0板。市场呼唤IPO暂停与减缓IPO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证监会终于开始了IPO缩减版,6月2日,IPO批文缩减至4家,融资额也相应减少至15亿,笔者认为这一节奏是合理的。
      从成熟的美国股市来说,近年来基本上保持150余家的首发公司数目,折算下来也就是每周3-4家,美国作为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对新股承接力更加强大,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机构云集,IPO基本与美国不差上下,而中国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对新股的承接能力应该弱与香港和美国,IPO节奏按照常理应该低于美国香港。虽然中国IPO堰塞湖严重,经济亟待资本市场支持,IPO可以适度的加快,但是IPO节奏与美国香港相比不应该有太多的差距,否则市场就会超出市场承载力,出现抵触情绪,导致市场出现非理性下跌,17年中国股市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况,管理层以市场化改革的名义实施IPO常态化,新股节奏相当于美国的1倍,导致中国股市与世界主要股市完全背离,再度垫底全球。
    人的日常工作需要劳逸结合,每周需要两天的时间休息,甚至有人建议每周两天半休息,股市亦是如此,也不能够天天打新,也需要休养生息,即使天天打新,最多也就是每周5家新股,但问题是现在是每周10家是标配,意味着天天加班打新,天天加班工作就是最牛逼的人也会有熬不住而累到的一天,资本市场何尝不是如此,就是再牛气的市场也会被新股压垮,再多的资金也会被快速消耗,即使IPO任务繁重,一周休息两天发行三家可能有点困难,一周休息一天停止打新发行4家新股也属于情理之中,何况发行四家新股也与注册制的美国相比已经是只多不少了,已经是事实上的注册制了。
   资本市场要最大化支持实体经济,一周四天打新,按照世界股市新股发行节奏看也算是最大化的支持了实体经济融资了,在此基础上再度加码IPO就容易引发投资者的抵触情绪了,搞不好就会造成双输,回顾资本市场历史,新股总是在暂停-重启-IPO加快-减缓-暂停之间不断循环,这样的悲剧不应该重演,毕竟IPO停停发发充满着机会主义色彩,加重市场政策市的依赖,不利于股市长期健康运行。
   每周四家新股市场是可以理解的,投资者也不至于怨声载道满腹牢骚,信心也不至于被IPO彻底压垮,股市也不会出现与世界股市背离的走势,也不会出现股市大跌投资者损失惨重而减少消费,妨碍经济的复苏,笔者认为是一个较为合理的节奏。本文转载自东方网
个人简介
从事股票市场投资,同时写一些财经评论
每日关注 更多
杜坤维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