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行业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

曹中铭 原创 | 2017-07-28 07:45 | 收藏 | 投票

     日前,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汇丰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汇丰前海证券”)、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东亚前海证券”)。这也是继去年申港证券、华菁证券之后,又有两家具有港资背景的证券公司批准设立。这也意味着,四家港资券商,加上券商分公司等在内,国内券商已达到131家之多。

 
    目前国内具有外资或合资背景的券商并不少,像高盛高华证券、瑞信方正证券、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等,其背后都有国际大投行的身影。而四家港资券商,则又有“特别”之处。首先表现为四家券商是根据2013年8月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补充协议十设立的两地合资多牌照证券公司,像东亚前海证券、申港证券等为全牌照券商,而高盛高华证券等外资券商在开展业务时,还是受到一定限制的。其次,此次获批的汇丰前海证券是境内首家由境外股东控股的证券公司,港资股东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持股51%,这不仅与国内其他券商不同,也与高盛高华证券等外资券商不同。由于持股达到51%,境外股东处于绝对控股的态势,这在此前是不可想象。
 
    除了此次获批设立的两家券商外,根据证监会6月30日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排队申请设立的新券商尚有22家之多,其中,基于CEPA框架的申请就占据了绝大多数。而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会继续依法合规、稳妥有序推进CEPA框架下两地合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的设立审批工作,进一步拓展内地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与香港持牌证券机构合作方式。因此,今后将有更多港资背景券商加盟境内资本市场。
 
    如果今后更多具有港资与内资背景的券商批准设立,那么国内券商数量将进一步增多。在市场蛋糕只有这么大的情形下,券商越多,必然造成相互挤压生存空间的局面。为了利益,券商之间竞争加剧将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像高盛高华证券等外资券商由于受到持股比例的限制、业务类型单一等原因,无法将其大投行的优势复制到A股市场,因而也无法在券商行业中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像汇丰前海证券等合资券商则完全不一样。
 
    国内券商行业的发展曾经经历过阵痛。当年在靠“天”吃饭的困境下,为了生存与利益,国内众多券商纷纷铤而走险,其严重违规的结果,导致像南方、华夏、万国等大牌券商纷纷倒下,整个券商行业亦遭遇严厉的整顿,个中教训是深刻的,代价是惨重的。即使是在十多年后的今天,券商的违规行为仍然令人触目惊心。所有这一切,都与券商的公司治理存在缺陷等多方面密切相关。
 
    正因为如此,券商行业的“请进来”就显得尤为必要。比如通过批准设立港资券商,其可以将成熟资本市场在组织架构、股权结构、公司治理、流程管理、风险控制以及股权激励等创新机制引入内地,可以提升整个券商行业的公司治理水平、风控水平,提升券商行业的服务水平,以促进国内整个券商行业的发展。
 
    当然,在将境外券商“请进来”的同时,国内券商同样有必要“走出去”。历经整顿潮后,国内券商受到监管部门的呵护,券商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困境,曾经频频出现的行业性亏损也不再出现。但国内券商不能只活在监管部门的呵护下,不能只活在温室里,否则,就不可能发展壮大,也不可能产生像美国高盛、大摩、小摩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投行。
 
    事实上,因为国内券商本身实力有限,在全球资本市场中没有话语权与定价权等原因,我们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当年在工行等大型国企银行没有改制前,境外大投行曾集体唱空中国银行业,最终的结局是,国际大投行纷纷入股工行等大型国企银行,工行等银行上市后,境外大投行因之赚得盆满钵满。比如高盛2013年清仓工行,七年获利超过72亿美元;美国银行清仓建行,八年时间获利高达157.5亿美元。
 
    随着我们把QFII、RQFII“请进来”与QDII的“走出去”,以及沪港通、深港通的正式开通,再加上A股纳入MSCI指数,中国资本市场与全球资本市场的联系将更加强化,客观上也要求国内券商要“走出去”,以接受全球资本市场的洗礼,并实现做大做强。而且,中国资本市场要走向国际化,与成熟市场接轨,也需要国内产生像高盛、大摩这样在全球资本市场具有影响力与话语权的大投行。否则,像高盛、美国银行等境外投行从我们国内大肆窃取利益的悲剧还会重演。而这,显然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特别提示:请扫描下边的二维码或添加微信号 caozhongming999 关注曹中铭的微信公众号,谢谢!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