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罚国海证券为券商行业敲响警钟

曹中铭 原创 | 2017-08-14 07:55 | 收藏 | 投票

     证监会终于对国海证券的违规行为作出处罚。证监会决定,在作出处罚决定之日起一年内,暂不受理国海证券债券承销业务有关文件(已受理的文件按规定继续办理),暂停其资产管理产品备案,并暂停新开证券账户。受到处罚的虽然是国海证券,但无异于为整个券商行业敲响警钟。

 
    根据监管部门的调查,国海证券存在多项违规行为。包括员工管理混乱,激励约束机制失衡;未严格落实合规审查和隔离墙等制度,风险监控未全面有效覆盖;资产管理业务运作不规范;张杨等员工假冒公司名义对外大量开展债券代持交易;营业部负责人违规借用客户证券账户,为客户与他人之间提供融资中介服务;对清溢光电等企业首发上市保荐项目未作充分尽职调查等方面。特别是去年发生的国海证券债券“代持门”事件,曾经对债券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后来在监管部门的介入下才平息。
 
    此次证监会对国海证券的处罚,堪称“重罚”。以前像券商违规,比如像万福生科的造假上市事件,其影响非常恶劣,性质非常严重,但其保荐机构也不过被暂停保荐资格三个月的处罚。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该保荐机构被处罚的时间段,正处于IPO暂停期间,因此如同没有被处罚。此后,针对保荐机构的荐而不保的违规行为,证监会的处罚最多也不过是暂停保荐资格6个月而已。而国海证券因违规,其债券承销、资产管理,以及新开证券帐户均被暂停一年的处罚,不仅前所未有,对国海证券本身而言,从信誉度到市场份额、业绩等方面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国内券商曾经经历了整顿之痛,虽然后来几年券商经营中规中矩,不过,忘记了伤痛的券商又开始不安分起来。而且,涉及券商的大案要案又开始多起来,像2013年的“光大乌龙指”事件,像欣泰电气的造假上市,像去年国海证券的债券“代持门”事件等,哪一件都足以载入中国资本市场的史册。
 
    而数据往往更能说明问题。2016年券商分类评级结果显示,与2015年相比,95家券商有58家评级下滑,30家持平,仅7家上升。显然,券商评级下调比例非常之高。由于券商分类评级以分数作为依据,58家券商评级下滑,说明个中存在的违规行为,或不符合考核标准的事项众多,背后则凸显出券商公司治理、内控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2017年券商分类评级结果虽然还没有公布,但在去年5月1日至今年4月30日的评级周期,有39家券商遭到监管部门的62项处罚,其中,像兴业证券、西南证券以及中德证券等券商,更是遭到证监会的立案调查。而遭到立案调查的券商,往往说明其摊上大事了。
 
    如果说当年券商遭遇整顿之痛,主要是由于其时的行业竞争激烈,券商为了生存不惜铤而走险的话,如今的券商行业,早已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困境,即使如此,每年还有众多券商违规行为的出现,笔者以为确实值得深思。
 
    此次证监会对国海证券的处罚算是开了个好头,也值得今后进行借鉴,而笔者更以为,对于券商违规行为的处罚,不能脱离严厉、重罚等手段。比如,如果监管部门当初对万福生科保荐机构的处罚不是暂停保荐资格三个月,而是三年,甚至是撤销其保荐资格的话,那在券商行业中又会产生多大的连锁反应?如果此种监管方式能在整个市场中推广,如今的A股市场又会是一番什么样子呢?

特别提示:请添加微信号 caozhongming999 关注曹中铭的微信公众号,谢谢!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