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盛行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董希淼 原创 | 2017-08-07 11:57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发展普惠金融,让金融服务渗透至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成为近年来金融机构探索的重要方向。2016年1月我国发布普惠金融发展五年规划以来,各项普惠金融支持政策陆续推出,金融机构纷纷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普惠金融获得快速发展。

  而消费金融正是普惠金融得以落地推进的一个重大突破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底,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接近6万亿元,如果按照20%的增速预测,消费信贷的规模到2020年可超过12万亿元,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金融市场。

  与此同时,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结构也由原来的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一家独大,发展为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公司及其他机构百花齐放的格局。具体来看,目前消费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商业银行,以普通消费贷款、汽车贷款等大额消费信贷为主,同时借助信用卡等方式提供服务;第二类是消费金融公司,以小额消费信贷为主要产品形式,主要面向大众客户群体;第三类是电商系的互联网公司,对特定群体拥有较为充分的数据,通过建立自己的风控模型进行授信;第四类是其他互联网平台,包括面向各类消费群体的超市型授信平台和面向单一细分市场或场景化的特定平台。

  然而,随着我国普惠金融的持续推进,受当前普惠金融的生态环境还不够完善、信用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升级和扩建等因素影响,相应的问题和不足也在逐渐暴露,普惠金融的覆盖范围、可获得性、安全性等方面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对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消费金融市场而言,信用基础设施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发展的效率和效能。同时,信用基础设施对整个金融业的发展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8月5日,在“2017中国首届信用科技与普惠金融论坛”上,招联消费金融公司总经理章杨清指出,当前我国信用基础设施建设亟需升级和扩建。他认为,信用基础设施已成为消费金融生态平台的重要一环,不仅关系到消费金融的普惠目标,而且关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交易成本,更关乎到一个国家进步和文明。

  在他看来,我国现有的信用报告范围和内容覆盖不足,当前国内有三分之二的人群是未被覆盖,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普惠金融的发展。央行最新公布征信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底,央行征信系统共收录9.1亿自然人,其中有金融信用数据的人数不足一半,另外尚有约5亿人不在覆盖范围之内。超过一半的人群因为缺乏信用数据,无法享受正规的金融服务,这可能是高风险高收益产品层出不穷的原因之一。从近年我国情况看,各种非法集资、高利贷一度盛行,还引发了“暴力催收”等问题,影响了社会稳定。

  与此同时,我们还看到,我国当下各类信息数据更是呈现分散化的割裂状态,“数字鸿沟”“信息孤岛”等现象同时存在。目前,除了央行征信中心,政府机构、各类金融机构、互联网巨头、通讯运营商以及一些第三方独立机构等,都掌握着各种数据。章杨清认为,应尽快把这些分散的数据源整合起来,升级扩建当前的信用基础设施。对此,他提出了四条建议:一是将政府部门的公共信息,不断纳入央行征信中心,进行集约化的管理;二是对各类企业平台积累的信息,在政府支持下,由行业组织、业界巨头牵头制定标准,建立统一入口、准入退出、收费指导、管理规范,实现多元化发展;三是鼓励市场主体多元化参与,数据丰富、能力较强的公司贡献和收益都会更大;四是在数据整合时,建议采用区块链技术分布部署应用,这将使得数据不易被篡改。

  我国目前已有近二十家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以及为数不少的从事消费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平台。对于这些消费金融机构来说,消费金融生态平台必须具备生态圈内信用基础设施。当然,只有那些具有长远战略眼光和构建基础能力的平台,并不着急流量变现,而是围绕客户需求,夯实信用基础设施建设,与众多合作方合作共赢,不断产生更大的集聚效应,最后才能做大做强。遗憾的是,目前这样的大平台并不多。

  可喜的是,一些大平台已经在开始采取多种举措,不断夯实信用基础设施。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日益普及和发展,信用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金融创新发展的基石,更应顺势而为,与科技进行深度融合,不断完善和升级。金融科技可看做是普惠金融的数字驱动力,能够为普惠金融机构提供可持续的创新。比如,通过数字化的管理与信息共享手段,大幅降低普惠金融的成本,提高其商业可持续性;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普惠金融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防范效率,使客户享受到普惠金融的更多便利。

  应该看到,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正深刻地影响着金融消费行为和金融服务模式的变革。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但随着与金融科技不断融合,我国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将不断地完善和升级。一个更加完备的信用基础设施,必将推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再上台阶,进而助力普惠金融尤其是消费金融市场更有作为,实现可持续的稳健发展。

个人简介
零售银行观察者、兼职财经评论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每日关注 更多
董希淼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