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低迷不利于促进消费

苏培科 原创 | 2018-10-10 13:09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在中美贸易冲突的大背景下,一份关于促进消费的“高规格”文件出台,管理层是想借此理顺和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激发居民消费活力,显然这是为了应对当前出口和消费受到的挑战,需要促进消费、提振内需来化解产能过剩等矛盾,减轻中国经济对外贸的过度依赖。但在目前房价高企、股市低迷、经济前景预期悲观的情况下,谁敢“大手笔”消费?

  中国如果不进行系统性、深层次的改革,则很难通过一纸文件就能提振内需。要想促进消费和启动内需,笔者曾在很多年前就曾说过:首先老百姓口袋得有钱消费(深度改革收入分配机制);其次是没有后顾之忧敢于消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就是可以放心大胆的消费(产品质量过关)。这三条其实都不难理解,而且同等重要,要想让促进消费的文件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要从上述这三个问题着手解决,否则口号再响、调门再高也难凑效。

  让老百姓口袋有钱,绝非简单地让央行印钞票,而是需要合理的财富分配机制、再分配机制和税收杠杆来调控,让钱真正流进老百姓的口袋。但目前中国老百姓最大的存量财富或许就是一堆钢筋混凝土组合的房子,而且绝大部分人是通过按揭贷款将未来的财富也提前配置给了房子。中国的房地产不但成了货币池子,也严重绑架了中国经济,让经济出现了虚胖的幻象,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异常艰难,宏观层面希望金融体系的资金流入实体经济,但目前实体经济平均利润率普遍很低,而股市、股权等资本市场又萎靡不振,加上各种金融乱象和各种资产爆雷,导致投资者普遍信心不足,于是市场中的流动性又拐着弯流进了房地产领域,让货币政策进退维谷。

  本来房子等不动产和股票等金融投资品是人们获取财产性收益的来源,但不动产的流通性太差,价格的虚涨不易折现,尤其只有一套房的人价格再涨也不可能变现,房价不断上涨反而会抑制和挤压消费空间。投资股市就难以启齿,目前很多人在股市里严重被套,今年以来被冠以长期投资者的基金普遍亏损,募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很多公募基金都出现了发行失败的景象,这与前些年摇号买基金的场景截然不同。

  有数据统计,成立时间满8个月、且有业绩记录的私募基金产品总共有10021只,今年以来的平均亏损3.21%。其中股票策略的产品数量为6222只,平均亏损10.35%,其中5098只产品亏损,占比高达81.94%。机构如此,以“韭菜”命名的散户就更加凄惨,显然股票和各类投资不但没有增加老百姓的财产性收入,反而在不断亏蚀本金。其实,如果股市兴盛,不但有利于宏观管理部门有效地管理流动性之外,还有助于改善居民消费状况。据AC尼尔森公司曾经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股民的消费意愿与股市行情的波动非常密切,一旦股市低迷股民的消费意愿会大打折扣,旅行、娱乐、餐饮等数量和意愿都会减少。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在股市暴跌时投资者对预期的下降导致消费行为收缩,所以股市低迷不利于中国促进消费和启动内需。

  同时,股市的持续低迷和去杠杆又衍生出了新矛盾,全社会的债务压力进一步显现,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融资为代表的企业家阶层面临平仓风险,以及人们在经济状况较好时的超前消费和杠杆投资行为目前都面临收缩。企业和居民的资产瞬间变软、负债变硬,股票市场的大幅缩水,参与配资和借杠杆的人一下子就没有了资产,本来中产阶级觉得自己还可以,结果股票市场突然被平仓、资产清零,反而有的负债实实在在地变硬,资产处置时又面临缩水,在这一轮被强行平仓的有些人可能会陷入负资产和“老赖”。如果有房贷和借款的,债务依然存在,资产负债的结构发生重大调整,整个国家的资产负债表也是如此。在全社会债务矛盾渐行渐近的情况下,谁还敢大胆消费?

  当务之急,提振A股市场信心迫在眉睫。但在目前的基本面和宏观背景下重拾投资者信心并非易事,毕竟人们的预期普遍悲观,在当前要想重拾信心就必须要进行深层次的制度改革,而且还不能回避核心矛盾,要让大家看到公平、正义、向上的希望。股票市场除了要营造分红回报的“正和博弈”条件,也要完善法制化的市场秩序,要遏制权贵资本和既得利益者的非市场化分配行为,关闭“绿色通道”,理顺股市的利益分配机制,否则只让投资者“捐钱”肯定难有信心。 同时,要明确中国股市的功能定位,强化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将有限的资金配置给真正需要钱的地方,减少“夕阳红”的大企业IPO圈钱,应该将资金配置给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企业,尽快培育中国经济的潜在希望,让股市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尽快恢复活力。

个人简介
现任CCTV证券资讯频道新闻主编、财经评论员。兼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兼中国金融记者俱乐部秘书长。spk518@163.com
每日关注 更多
苏培科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