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股市越低迷,A股融资压力反而更大?

郭施亮 原创 | 2018-05-17 06:53 | 收藏 | 投票

 为什么股市越低迷,A股融资压力反而更大?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数据统计,截至516日收盘,沪市平均市盈率为15.49倍。另外,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数据统计,深市平均市盈率为28.58倍,其中深市主板平均市盈率为19.48倍。从沪深主板的平均市盈率水平来看,也基本上回落至比较合理乃至比较安全的投资区域之内,但从另一种角度思考,这也是股市持续低迷的真实写照。

  实际上,自20156月见到上一轮杠杆牛市高点之后,A股市场已经出现了长达三年时间的熊市调整行情。在此期间,虽然20162月至2018年初,市场经历了一轮类似慢牛的走势,但这更大程度上归功于部分超级权重股的撬动影响,而其余多数股票基本上延续着独立下跌的行情,而当市场重返低迷之际,反而是前期疲软的股票更容易创出调整新低。简而言之,对于近两年的慢牛行情,更大程度上属于部分白马蓝筹股的慢牛,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慢牛行情。然而,从此前的慢牛行情反弹高点来看,也基本上位于15年底的收盘点位附近,并未从真正意义上扭转长期熊市的下降趋势。由此可见,对于过去三年的股市表现,也基本上认为是熊市行情,而经历三年熊市之后,当前的A股市场可以认为是熊市中后期的阶段。

  不过,在股市又一次重新考验3100点乃至3000点的政策底部之际,系列的IPO融资需求却愈发旺盛,且并未因股市的持续低迷而减缓IPO的发行节奏。实际上,自201611月以来,A股市场也基本上延续着一周一批次的IPO发行节奏,而这一种IPO发行速度也似乎成为了新时期下的常态化现象。

  从股市IPO扶贫,到大型企业的IPO,再到独角兽IPO绿色通道的开启,这系列举措都意在强调股票市场的融资定位功能。就在近期,随着之前闪电过会的独角兽企业先后拿到IPO核准批文,A股市场也加快安排独角兽企业的上市流程,其中就包括了已经上市的药明康德以及即将上市的富士康等。

  鉴于股票市场投资环境的相对低迷,药明康德不得不缩减募资规模,并主动压缩发行价格以及发行市盈率,来迎合其上市的需求。但,在新股不败的大背景下,即使上市公司主动压缩募资规模,但仍然可以通过二级市场炒高股票价格来达到提升市值、创造股票财富的目的。时至目前,药明康德市盈率已经攀升至49.37倍,而总市值规模也达到了574.03亿元。

  与药明康德相比,市场可能更关注即将上市的富士康。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富士康具有特殊的社会影响力,而其闪电过会的背后,或许有着一定的战略意图;另一方面则在于富士康的潜在募资规模较大,而一旦富士康的发行市盈率定在23倍的水平,那么它的募资规模可能就达到一个巨无霸的级别,甚至一个富士康可以顶替A股市场一两个月的IPO募资规模。

  实际上,随着药明康德、富士康先后获得IPO核准批文,其实也意味着未来独角兽企业的上市进程有望有所加快。然而,对于潜在募资规模不低的独角兽企业,要么采取主动压缩募资规模的做法,要么通过配套的锁定股份举措来减缓二级市场的抛售压力,但无论如何,对于A股市场的抽血压力还是不可小觑。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独角兽企业加快上市之外,例如地方银行、券商机构等同样存在强烈的IPO需求。与此同时,从IPO进程来看,部分大型企业的IPO进程已经完成了预披露更新的步骤,甚至逐渐接近发审会的环节。由此可见,对于现阶段内A股市场的融资压力确实不可小觑,而一周一批次的IPO发行节奏,更是影响着A股投资信心的恢复过程。

  实际上,纵观A股市场的历史表现,当股市投资环境明显回暖,甚至处于牛市阶段,往往会迎来IPO高速发行的契机,而在此期间,不少大型IPO也会先后发行上市,并利用活跃的市场环境来达到消化市场恐慌情绪的目的。与之相反,当市场投资环境处于比较低迷,乃至深处熊市低迷期之际,股市IPO的进程也大大减缓,甚至还会存在停发的情况,并试图借此达到刺激股市投资信心的目的。

  然而,对于现阶段的A股市场,在股市低迷时,反而存在融资需求旺盛,并加快安排企业上市的迹象,这对本已降低冰点的投资信心构成进一步地冲击。在实际情况下,虽然时下A股市场有IPO新规的实施,但取消预缴款申购机制并未完全消除新股IPO融资的抽血压力,而在高速IPO的背后,实际上也意味着限售股堰塞湖的问题还会陆续而来,即使有减持新规的配套落实,也只是把集中抛售风险进一步延后,而并没有把风险完全消除。

  “中小企业多,融资渠道少”,这是国内市场这些年来的真实写照,且这一问题至今并未得到有效地减缓。然而,从近年来的股市扶贫,到独角兽企业的加快上市等现象,却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政策引导企业上市的迫切感,试图让股市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得到更充分地发挥。

  但是,对于股票市场本身而言,过于注重融资并不可取,而缺乏了持续活跃的股市投资环境,过度融资反而透支掉股市的投资信心,而当股市投资信心降至冰点后,市场又不得不想方设法提振市场的投资信心,而后再完成股市融资定位的使命,并由此形成长期恶性循环的现象。

  实际上,对于股市融资功能的发挥,确实需要紧盯市场投资环境的变化情况,而后作出灵活地调整,而不是过快消耗掉艰难积累起来的股市投资信心。由此可见,虽然股市被赋予了重要的融资定位使命,但只有实现股市投资与融资功能的持续均衡发展,才是股市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而这也是满足股市持续发挥融资功能的最大前提。

个人简介
个人邮箱 guoshiliangbo@163.com 郭施亮,知名财经评论员,财经专栏作家,2013搜狐年度最佳行业自媒体人。每日经济新闻《每经智库》专家,前瞻网经济学人,国家级权威学术刊物《中国风险投资》特约评论员。同时,作者受邀广东…
每日关注 更多
郭施亮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