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金钱的增加与快乐不同步

段绍译 原创 | 2018-05-31 10:33 | 收藏 | 投票
      为什么金钱的增加与快乐不同步
               段绍译 
 
  有钱就会快乐吗?多赚钱就能获得更多的快乐吗?

  就这个问题,英国华威大学经济系的研究人员做了一项长达10年的研究。他们从20世纪90年代起,研究了9000个英国家庭,发现金钱的确可以令人快乐.

  比如,中了彩票或刚继承了家族遗产的人,除了会自我感觉更加快乐之外,经评估后亦发现其心理压力可得以减轻。以一个四级的快乐分级指数来衡量,平均每25万英镑就可以将一个人的快乐提升一级。所以,一个极不快乐的人,要得到约100万英镑,才可以和最快乐的人一样快乐。

  金钱的增加会改善人的物质生活,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能给人生创造有利条件。据说,80%的人生目标都可以通过金钱得以实现。所以,金钱的增加会令人更加快乐。

  但是,金钱不能直接买来快乐,也从不会把快乐维持到永远。实际上,金钱与快乐之间的相关度是比较低的。一些受调查者说,富有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只占其幸福感的10%。

  著名经济学家理查德·菜亚德在一篇题为《将幸福快乐作为国家目标》的文章中写道:“我们所了解的第一件事情是,在过去的50年里,尽管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平均快乐程度一点都没有增加,较富的社会并不会比较穷的社会更快乐。

  当然,在同一社会里,富人的平均快乐程度要高于普通人,但这是因为人们喜欢和别人比较。而事实上,这方面的两个极端是可以相互抵消的,不会影响到整体社会的快乐水平。”

  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情况下,金钱肯定万分重要。这时候,生活需要金钱,金钱和幸福有密切的相关性。但是,在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之后,即使再增加许多收入,也只能增加些微的幸福感,甚至完全没有影响。

  因为,金钱一旦增多了,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就脱离了金钱增加的轨道,而快乐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与金钱的增长不同步了。其幸福感甚至可能随着金钱的增长而越来越低。

  一部分外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还发现:在影响幸福的各种因素中,金钱只到1/5的作用:在构成美好生活的成分中。它所起的作用则是1/6.=。

   物质和财富的增加并不和快乐指数成正比。现代人的生活确实是富裕了.但由于人们过分追逐财高,并为财高所累,反而感到不快乐.

  宜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家具销售公司之一。2004年,宜家丹麦公同做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在没有讨论也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他们突然决定,给他们的全体收银人员加薪25%。

  也就是说,收银员原本每月可拿到大约2500美元的平均薪水,现在突然变成了大约3100美元。他们觉得这样可以使收银人员快乐,而快乐的员工会有更好的绩效。

  对于这次加薪,宜家公司当然期待积极的回报:希望员工的流动率降低,从而在招募新职员方面节约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希望有经验的员工更多,工作效率更高;希望顾客的满意度更高;希望服务质量更好、失误更少。

  然而,宜家公司后来发现,薪水的增长只使员工得到了短暫的快乐激励,这次加薪带来的正面回报仅仅维持了6个月。

  管理大师德鲁克反对在激励员工时过分依赖金钱因素。他说:“物质奖励的大幅度增加虽然有时可以获得所期待的激励效果,但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以至于超过了激励所带来的回报。”

  人们对金钱的看法,远比金钱本身更能影响人的幸福程度,其关键就在于人们本身的心态,而非所拥有的财高。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谢利克曼(M. Seligman)认为,一般人都误解了“快乐”的含义。快乐其实包含两种不同的感觉:一种是愉悦感,另一种则是满足感。

  感官上的享乐会带来偷说感,而心理上的成长及成就感带来的则是更深一层的满足感。当我们自我挑战成功后,就会因有了成长的满足感而觉得无比地快乐。

  物质上的享受一开始会让人觉得很愉悦,然而这种愉悦感不会持续太久。如果能更进一步厘清愿景和目标,不断超越自我,人们才可能感到持久的满足感,从而真正感受到幸福及快乐。

  人活着不能没有金钱,但金钱只是一个工具。人生的目标不能仅仅是赚钱,而应该是实现、提升自身价值,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比尔·盖茨的财产净值大约是760亿美元,为什么他还要每天工作?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财产净值估计为10亿美元,为什么他还要不停地拍电影呢?

  还是看看美国娱乐传媒巨子萨默·菜德斯通的看法:“实际上,钱从来不是我的动力。我的动力是对于我所做的事的热爱。我喜欢娱乐业,喜欢我的公司。我有一种愿望:要实现生活中最高的价值,尽可能地实现。”

  安德鲁·卡内基在33岁的时候,就成了闻名世界的钢铁大王。那一年,他勉励自己:“人生必须要有目标,但赚钱是最坏的目标。我希望在直接的财富之外,每个人都能看到间接的财富;在狭义的财富之外,还要有看到广义财富的胸襟。”

  金钱是许多种报酬中的一种,人们更值得追求的目标是自我提高。人的一生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

  如果把工作当作难得的学习机会,充分利用工作中的资源,不断地从中学习处理业务和人际交往的经验,在工作中发挥最大的能力和潜在素质,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创造价值,并从中不断收获成就感,那么你就是快乐的。

  作者简介:段绍译,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教授的亲传弟子, 北京师范大学MBA导师, 北京邮电大学创业导师, 深圳快乐理财游学苑苑长,九州红娘婚介(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顾问,国际教育协会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新浪财经》理财专家,主要研究就业创业、房市股市、民间金融、如何轻松愉快做老板、婚姻家庭及“普通百姓的致富问题。

     
个人简介
与茅于轼教授唯一签有《拜师备忘录》的亲传弟子,先后担任过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和学术合作负责人,现任北京师范大学MBA导师、重庆理工大学MPAcc研究生导师、段绍译快乐理财游学苑苑长、《新浪财经》理财专家及茅于轼教…
每日关注 更多
段绍译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