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独角兽上市要防止陷入三大误区

曹中铭 原创 | 2018-06-19 07:45 | 收藏 | 投票

     今年堪称中国资本市场的独角兽元年。从富士康、药明康德、宁德时代快速过会与挂牌,到出台《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以及日前发布《存托凭证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等9份规章及规范性文件,都体现出证监会呵护独角兽企业上市的态度。

 
    近几年来,全球资本市场掀起一股争抢新经济企业的热潮。如美国市场,为了吸引更多的新经济企业或独角兽企业来挂牌,不惜一再降低上市门槛,像VIE股权架构、AB股制度、亏损企业等,在美国市场挂牌都不存在障碍,这也是当年阿里巴巴能够在美国上市的原因。再如我国香港市场,今年4月份发布了IPO新规,允许双重股权结构的公司,以及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在此背景下,A股市场也加快了迎接新经济企业上市的步伐。
 
    迎接新经济企业上市,也存在满足国内投资者分享其经营成果方面的需求。像BATJ以及网易等独角兽企业,其经营主体在国内,市场主要在国内,盈利也主要来自国内,但国内投资者却无法分享其经营成果,这显然又是非常不公平的。而在证监会为独角兽企业发行股票或CDR扫清障碍之后,这一不公平的格局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迎接像BATJ等独角兽企业上市,不仅有利于改善A股上市公司的结构,也有利于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的投资标的。不过,在市场以超高的热情迎接独角兽企业挂牌的同时,也要防止陷入误区之中。
 
    独角兽企业无论是发行股票也好,还是发行CDR也好,都需要从市场中进行融资。而融资功能正是资本市场三大功能之一。然而,在独角兽企业上市问题上,市场似乎正在陷入为了独角兽而迎接独角兽的误区。这不仅体现在证监会短短半年时间内密集推出相关规章制度上,也体现在独角兽企业的融资上。比如工业富联,其首发融资规模高达272亿元,不像药明康德与宁德时代那样缩股发行,对疲弱下的市场形成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在《若干意见》出台后,像京东、阿里巴巴、网易等独角兽企业都表达了回归A股挂牌的愿望。这些独角兽的回归,虽然有利于国内投资者分享其经营成果,但这些企业是否有必要在A股进行融资却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事实上,上述独角兽中,并不乏频频启动并购的企业,这类企业其实也并不差钱。如果市场宝贵的资源不去支持那些急需资金的企业,而是向这类独角兽企业倾斜,无形中会扭曲资本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
 
    其次,独角兽企业挂牌,也容易导致投资者陷入估值泡沫中,这是独角兽企业产生的另一个误区。A股市场向来都有炒“新”情结,独角兽作为A股市场的新生事物,遭到投资者的爆炒早在市场的预期之中。像独角兽上市第一股的药明康德,能够在行情如此低迷的状况下连续上演16个涨停板的故事,正是市场疯狂炒“新”的体现。但市场疯狂炒作的结果,必然导致独角兽估值产生泡沫。而对于市场而言,认为独角兽企业应该享受更高估值者大有人在。但估值泡沫的产生,却也隐藏着更大的风险。
 
    其三,为迎接独角兽上市,市场公平原则被打破。富士康、药明康德、宁德时代IPO所走的绿色通道,实际上也是一条“特殊”的通道,更是一条对其他排队企业不公平的通道。而且,为迎接独角兽企业挂牌,同股不同权的障碍被“跨越”了,未盈利企业不能上市的门槛也被跨过了,实际上等于迈过了《证券法》、《公司法》相关规定。资本市场赖以生存的基础即是公平,但A股市场却陷入了无视公平原则的误区,这显然是值得警惕的。
 
特别提示:请添加微信号 caozhongming999 关注曹中铭的微信公众号,谢谢!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