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轮股市会涨到4000点吗?诺贝尔经济学家这样说

吴晓波 原创 | 2019-03-02 20:26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春节以后,中国的股市出现了一波“小阳春”,上证指数在短短15个交易日里,上涨了21.45%。

  最近很多人都在兴致勃勃地讨论“上证指数什么时候能够突破3000点?”“这一轮行情的顶部会是4000点还是4500点?”

  关于“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能不能够被预测”的话题,经济学界已经讨论了半个多世纪,有两派针锋相对的观点。

  其中,一派观点叫做“有效市场假说”,代表人物是芝加哥大学的金融学教授尤金·法玛。

  1970年,尤金·法玛在他已发表的博士论文《股票市场行为价格》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他认为,在法律健全、功能良好、透明度高、竞争充分的股票市场,一切有价值的信息已经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在了股价走势当中。

  另一派是“有效市场假说”的反对者,代表人物是耶鲁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希勒。

  他给出的反对理由是:首先,法律健全、功能良好、透明度高、竞争充分的股票市场,根本就不存在;同时,有足够理性,并且能够迅速对所有市场信息做出合理反应的股民,也根本不存在。所以,股市是非理性的,它是由市场的缺陷和人性的缺陷所共同塑造出来的。

  这两派观点吵了很久,人类对于股价波动规律的认知,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世界级难题。

  1996年12月,当时的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在华盛顿发表了例行演讲。在演讲中,他用了一个新词来形容股票投资客的行为——“非理性繁荣”。随后,市场迅速作出解读,认为美联储将采取货币紧缩政策。

  结果,第二天美国道琼斯指数下跌2.3%,全球其他国家的股票指数,也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在罗伯特·希勒看来,这是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2000年1月,他给自己的新书起名为《非理性繁荣》。

  这本书出版的时候,美国股市已经经历了一波长达11年的上涨行情,跟互联网经济相关的纳斯达克指数到达了5100多点。

  罗伯特·希勒认为,投资者的情绪、媒体、专家叠加成为市场情绪,与股价波动形成了反馈环,最终形成泡沫。

  他在自己的书中,画了一个1860-2000年美国股市的市盈率曲线图,发现在140年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四个高峰值。

  前三个分别是1901年、1929年和1966年。无一例外的是,股价在达到这些峰值点之后,迅速地出现了大崩盘现象。而他出版这本书的2000年,正是第四个高峰值。

  同时,他还做了一个小实验,通过邮箱给147个朋友发了份问卷,询问他们“股市是不是最好的投资场所?”

  在收回的问卷中,76%的人表示非常同意,20%的人表示有些同意,加在一起就是96%了,有些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的人加在一起只有4%。

  通过研究过去140年的历史,和询问当时股民的心态,罗伯特·希勒在《非理性繁荣》一书中得出了一个结论,即美国股市很可能即将面临崩溃。

  《非理性繁荣》出版的两个月后,也就是2000年3月,纳斯达克指数突然发生崩盘性景象。在后来的18个月里,股指从5100点跌到了1800点,蒸发市值超过4万亿美金,罗伯特·希勒也因此一战成名。

  尤金·法玛和罗伯特·希勒持有完全不同的学术观点,甚至是互相矛盾的。前者认为市场是有效的,而后者则坚信市场存在缺陷。

  你也许会问,到底是尤金·法玛的“有效市场假说”理论是正确的,还是罗伯特·希勒的“非理性繁荣”理论是正确的呢?

  告诉你一个有趣的事实,2013年,瑞典皇家学院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了三个人,其中就包括尤金·法玛和他的理论死对头罗伯特·希勒。

  诺贝尔奖的评委们用这样的方式,跟经济学界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他们想要表达的或许是:两位的观点都很有道理,但直到今天,人类对资产波动逻辑的认知还不够深入,我们离真正把握其内在规律的距离,还非常遥远。

个人简介
“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