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便宜A股暴露出股市多方面的问题

曹中铭 原创 | 2019-06-19 07:33 | 收藏 | 投票

     0.18元,继上周五股价报收于0.20元,打破中弘退创下的0.22元最低收盘价纪录,并成为史上最便宜A股之后,6月17日,退市海润将这一纪录再次刷新。从其周一超过430万手的封盘看,退市海润股价再创新低将是大概率事件。这也说明,史上最便宜A股,没有“最便宜”,只有”更便宜”。

 
    退市海润“有幸”成为最便宜A股,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光伏行业的黄金发展期过后,这几年退市海润的业绩严重下滑,且亏损不断放大。最关键的在于,退市海润2016年至2018年年报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非标”审计报告,这也触及了退市条款。基于此,今年5月17日,上交所决定终止退市海润上市。
 
    一家上市公司被强制退市,其出路在于股转系统。在A股退市的数十家上市公司中,除了长航油运外,并没有其他上市公司能够实现咸鱼翻身。而且,基于退市海润本身的状况,今后要实现重新上市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在该上市公司退市的消息披露后,其股价便开始了持续的下跌,截至周一,其股价已连续19个交易日“一”字跌停。史上最便宜A股因此产生。
 
    其次,退市海润成为最便宜A股,也是监管部门强化市场监管,强化上市公司退市的结果。自2014年监管部门完善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后,对于上市公司退市的监管不断强化,上市公司退市虽然还没有真正实现常态化、法治化、市场化,但每年都有多家上市公司退市却也是不争的事实。强化上市公司退市监管,对于垃圾公司、退市公司股价的冲击是非常大的。
 
    此外,退市海润成为最便宜A股,也与其当年怀有不可告人目的的高送转不无关系。2015年,在几位大股东的建议下,退市海润曾推出了10转20的高送转方案。高送转实施后,股价进行除权处理。该上市公司由于业绩较差,除权后一直处于贴权走势。如果当年不盲目地高送转,目前其股价将超过0.50元,并不会蜕变为最便宜A股。
 
    退市海润虽然只是众多退市公司中的一员,但其成为最便宜A股,却也暴露出股市多方面的问题。
 
    其一,重组上市的质量值得商榷。退市海润的前身为江苏申龙,2012年2月份,海润光伏借壳江苏申龙在上交所上市。从借壳上市当年开始,退市海润的业绩就差强人意。实际上,这也是借壳上市所出现的一种通病。而从更广泛的范围看,近些年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如火如荼,但通过并购能为上市公司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却是极少数。特别是,某些上市公司盲目的并购行为,不仅没有增强上市公司的实力,提升其业绩,反而拖累了上市公司。并购后遗症的出现,已经说明了问题。像业绩不达标、不履行承诺、巨额商誉爆雷等,都是盲目并购气产生的后果。
 
    其二,对于周期行业的上市把关不严。这既涉及到借壳上市,也涉及到新股IPO。退市海润当年正是借光伏的东风借壳成功的,但受政策、行业等方面的影响,最终步入了退市的不归路。在A股市场上,许多上市公司都是在行业处于上升期过程中上市的。此时其业绩表现最亮丽,成长性十足,也符合IPO对于业绩与成长性的要求。但周期性行业的短板,上市后表现得一览无余,退市海润即是最典型的例子。
 
    其三,现行退市机制对于投资者的保护严重不足。当年退市海润推出高送转方案后,其大股东趁机大举减持,留给市场“一地鸡毛”。在上交所决定终止退市海润上市后,其股价持续的跌停,导致投资者亏损严重。而且,由于该公司今后实现重新上市困难重重,且由于连续跌停,意味着高位介入的投资者亏损会进一步放大。在退市海润的案例中,几大股东实现了高位套现,而其他投资者的亏损却不断放大。但现行的退市机制,却无法保护好投资者的利益。这对投资者而言,显然是非常不公平的。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