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对主板的“抽血效应”已经显现

曹中铭 原创 | 2019-07-26 07:51 | 收藏 | 投票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首批25家新股全新登场。这也是继沪深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之后,中国资本市场又设立的一个板块。科创板的设立,背后的意义不言而喻。而随着首创板首批公司的问世,科创板是否会对主板形成抽血效应,无疑值得关注。

 
    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的挂牌堪称“精彩”。 从开盘情况看,涨幅超过100%的公司达18家,低于100%的为7家。25家公司中,开盘涨幅最大的为安集科技,幅度为287.85%,涨幅最小的为新光光电,幅度为57.52%。从股价上涨的绝对值看,安集科技开盘上涨超过百元,达到112.81元;上涨最小的为中国通号,上涨5.85元,但涨幅则达到了100%。这意味着,中签科创板,投资者将获取丰厚的收益。
 
    当天收盘,科创板所有个股的涨幅进一步扩大。截至收盘,安集科技以400.15%的涨幅荣登榜首,新光光电以84.22%的涨幅位列最后。科创板新股挂牌首日能有如此的涨幅,与其差异化的交易机制,即前五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是分不开的。
 
    关于科创板开市后,是否会对主板造成失血的问题,市场是存在分歧的。抽血论者认为科创板的设立,会对股市形成抽血效应,但监管部门则并不赞成这种说法。比如上交所方面认为,参考中小板和创业板经验,通过几个维度的测算,发现新板块上线不会对主板产生负面影响。第二,根据上交所做的相关测算,首批25家上市企业容量有限,如果按80%换手率来算大约会有300亿成交金额,与沪深主板相比资金额较小;第三,市场并不缺资金,主要看公司质地。此外,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回应“科创板抽血”论时表示,只要公司质量好,不缺资金。
 
    但科创板是否会抽血,显然又并非监管部门说了算。首先,首批25家公司IPO融资额达到310亿元。310亿元的融资额,其实并不是个小数目,而且还是在沪市主板、深市中小板与创业板正常融资的情形下发生的。因此,25家公司的310亿元的融资,本身就是一种抽血行为。
 
    其次,上交所测算25家公司大约会有300亿元的成交额,但实际上首批公司首个交易日成交金额为485亿元,而当天沪市成交也不过2043亿元,科创板成交占沪市成交24%。如此高的占比,说科创板没有“抽血”,完全说不过去。
 
    此外,科创板首批公司挂牌当天,因新股造成大盘失血,沪深股市均纷纷破位下行,三大股指均出现下跌。其中,上证指数下跌1.27%,也跌破了2900点的整数关口。深成指下跌1.15%,创业板指数下跌1.69%。而且,从当天的盘面观察,科创板新股在高开冲高回落后再次冲高,并且25家个股均出现大幅上涨时,引发了沪深股市的下行。实际上,这也是由于大盘失血所造成的结果。
 
    对于科创板而言,好公司固然会吸引到资金的参与。但在市场没有增量资金而只有存量资金博弈的背景下,科创板所造成的失血其实是难以避免的。科创板首个交易日股市的表现,已经说明了问题。
 
    更重要的还在于,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新股发行实行注册制,今后科创板将会迎来更多的新股挂牌,从IPO到二级市场,还需要资金来承接。因此,科创板的设立,本质上将在市场上形成扩容效应,而其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已经体现在首批公司挂牌当天的盘面上。随着更多公司的挂牌,其影响将进一步扩大。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