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股东减持行为,助力科创板健康发展

曹中铭 原创 | 2019-07-26 17:43 | 收藏 | 投票

     7月22日,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闪亮登场。自去年11月5日提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以来,科创板的各项筹备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8个月后首批公司能够挂牌,显然与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

 
    在沪深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之后,设立科创板,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架构。而且,由于科创板定位于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互联网、高端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行业,因而设立科创板,也受到了市场的极大关注。客观上,这也能从科创板挂牌前两个交易日的表现中得到答案。
 
    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的挂牌堪称“精彩”。 从开盘情况看,涨幅超过100%的公司达18家,低于100%的为7家。25家公司中,开盘涨幅最大的为安集科技,幅度为287.85%,涨幅最小的为新光光电,幅度为57.52%。从股价上涨的绝对值看,安集科技开盘上涨超过百元,达到112.81元;上涨最小的为中国通号,上涨5.85元,但涨幅则达到了100%。当天收盘,科创板所有个股的涨幅进一步扩大。截至收盘,安集科技以400.15%的涨幅荣登榜首,新光光电以84.22%的涨幅位列最后。25家公司首日平均涨幅为140%,可以说中签者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科创板挂牌的第二个交易日,基于首个交易日的大幅上涨,市场预期科创板新股会大幅低开后低走。然而,人算不如天算。25家公司中有24家都是低开高走收阳线,另1家虽然是高开低走,但当天股价上涨达11.72%。第三个交易日,科创板25家公司全体飘红,且多家公司股价创出收盘新高。从前三个交易日的情况看,科创板的表现较为强势,也体现了市场资金对于科创板的看好。
 
    在沪深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中,国资持股的上市公司,相对而言,股东减持压力最小,这是由于国资减持受限所导致的。而对于民营上市公司而言,董监高、大股东与实控人的减持,早已成为市场的一道风景,也常常遭到质疑与诟病。特别是创业板,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科技、创新的特点,因而其平均估值水平比主板、中小板等板块要高得多。而个股的高估值,则更容易激发股东的减持冲动。因此,近些年来,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减持力度,往往会比中小板与主板大得多,而创业板也曾经被市场戏称为“套现板”。
 
    相对于创业板,科创板由于其独特的定位,其平均估值水平显然会更高。这已在25家公司首个交易日得到了诠释。根据挂牌首日的收盘价测算,25家公司平均市盈率为120倍,而当天创业板市场的平均市盈率为40倍,中小板为25倍,科创板的估值,是中小板与创业板远远无法达到的高度。
 
    问题随之而来。面对科创板公司的高估值,在限售股份解禁后,科创板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实控人、董监高,以及核心技术人员等,是否会进行大肆减持。如果出现这种现象,将会产生较大的负面效应。一方面,科创板董监高、实控人的减持,必然对市场持股信心形成打击。这样的案例在主板、中小板与创业板已经出现过。某些上市公司在大股东、实控人等大肆减持后,股价一落千丈,叠加效应下,也会导致股价持续下跌,并导致投资者产生较大的损失。而且,大股东、董监高等的减持行为,也必然会对股价形成冲击,进一步强化市场的抛售压力。
 
    另一方面,在科创板公司中,核心技术人员的持股,无疑是值得关注的。而核心技术人员的减持,无形中更受关注。虽然上交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对核心技术人员持股的减持进行一定的限制,比如规定核心技术人员“自所持首发前股份限售期满之日起4年内,每年转让的首发前股份不得超过上市时所持公司首发前股份总数的25%”,但毕竟并非禁止其减持。一旦核心技术人员所持股份全部减持后离职,对于上市公司或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个人以为,规范科创板股东减持行为,将能助力其健康发展。因此,防止科创板变成了“套现板”,首先是市场对于科创板股票的炒作不能过于盲目与失去理性。科创板公司虽然存在估值难度高的特点,但估值也须有一个“度”的问题。失去理性的炒作,必然造成科创板公司的高估值,会大大提升科创板公司股东的减持冲动。其次,进一步完善科创板的减持制度。从目前主板、中小板与创业板的减持情况看,个中的漏洞还是非常明显的。科创板的股东减持,要尽量避免类似现象再次重演。此外,对于科创板出现的违规减持行为,须进行严厉打击。科创板作为资本市场的增量改革,在IPO制度、交易制度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个人以为,在规范股东减持,打击违规减持行为方面,同样需要创新。比如可建立违规减持股东的股份“回购”制度,股东违规减持,应责令其从二级市场买入同等数量的股票,中间产生收益的,归上市公司所有。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