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现被否案例,注册制同样需要从严把关

曹中铭 原创 | 2019-09-16 07:30 | 收藏 | 投票

     继证监会不同意恒安嘉新IPO注册申请后,日前,国科环宇又成为科创板上市委否决第一单。不予注册第一单与上市委否决第一单的出现,其实只是迟早的事情,恒安嘉新与国科环宇不过是不幸都撞到了枪口上。客观上也说明,注册制并非不对发行人进行审核。个人以为,注册制同样需要从严把关。

 
    根据规定,科创板企业上市流程包括受理、审核、上市委会议、报送证监会、证监会注册、发行上市等阶段。在企业IPO申请材料报送证监会以前,科创板上市委会议的审议结果,对企业IPO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前,市场有人士认为,上市委会议如同证监会发审委会议。企业如果通过上市委会议的审议,那么注册将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恒安嘉新的案例却说明,科创板上市委会议,并不能为企业成功注册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根据《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发行人在科创板发行上市应符合的发行条件,包括业务完整,具有直接面向市场独立持续经营的能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且被有效执行等。恒安嘉新由于存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控缺失以及会计差错更正事项披露存疑等方面的问题,证监会作出不予同意注册的决定。国科环宇被否,则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发行人直接面向市场独立持续经营的能力;二是发行人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三是关联交易的公允性。
 
    A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历经额度制、审批制、核准制,以及目前科创板试点的注册制。实际上,无论是额度制、审批制还是核准制,都不过是为了过渡到注册制的一个阶段而已。此前,市场对于注册制普遍存在恐惧心理,而这主要是由于IPO扩容引发市场估值中枢下移所导致的。事实上,A股历史上IPO多次出现暂停的现象,既与市场本身的不成熟有关,更与IPO的大肆扩容有关。
 
    市场对于注册制的理解,还停留在注册制将导致新股发行门槛降低,更多新股上市将让市场不堪重负的恐惧中。由于注册制以发行人的信息披露为监管重点,市场普遍理解为,只要发行人履行了必要的信息披露义务,那么就能成功注册,并能发行新股上市。实际上,无论是恒安嘉新,还是国科环宇,都说明仅仅履行必要的信息披露义务还不够,如果不符合科创板的定位,如果不符合《办法》的相关规定,那么,休说注册成功,就连上市委这一关都过不去。
 
    A股市场诞生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却出现不少通过欺诈发行方式实现上市的企业,像绿大地、万福生科、欣泰电气等都是其中的典型。此外,更有为数众多的上市公司,在挂牌后极短的时间内,业绩出现快速、大幅变脸的现象。个中某些企业虽然是由于行业周期等方面原因导致的,但绝大多数或存在上市前粉饰报表、包装业绩的现象。而这一切的出现,显然与证监会发审委把关不严有关。
 
    注册制的实施,其实是将目前证监会的审核责任下放到交易所,证监会只是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履行注册程序。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上交所切实履行起审核责任,证监会将对上交所的问询、审核等进行审阅,对是否存在漏洞等进行把关。因此,试点注册制,无论是上交所还是证监会,都在其中起到一定的把关作用。
 
    而基于A股此前的经验教训,注册制背景下,信息披露虽然是核心,但从严把关的原则同样不能丢。否则,不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不符合《办法》规定的企业,就有可能混进科创板,进而让注册制蒙羞。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