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制首例,恒安嘉新IPO被否,科创板包容但决不纵容

曹中铭 原创 | 2019-09-03 07:50 | 收藏 | 投票

     日前,证监会发表公告称,不予同意恒安嘉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这是科创板自开板以来,注册制下首个IPO被否案例。个人以为,科创板首现注册被否案例,背后具有多重警示意义。

 
    根据规定,科创板企业上市流程包括受理、审核、上市委会议、报送证监会、证监会注册、发行上市等阶段。能否注册成功,成为企业能否在科创板挂牌的关键。从此前披露出来的信息看,上交所报送到证监会注册的企业,都是一路“绿灯”,但恒安嘉新遭遇到“红灯”,客观上是其面临的必然结果。
 
    根据《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拟挂牌企业须满足“发行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信息披露规则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发行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条件,否决将无法注册成功。而证监会在不同意恒安嘉新注册的决定中指出,恒安嘉新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控缺失以及会计差错更正事项披露存疑等问题,与《办法》的相关规定不符。
 
    实际上,就像主板等上会企业有可能被否决一样,科创板首现注册被否的案例,只是迟早的事情。不过,相对于主板等板块企业所实行的核准制,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其被否案例的出现,又具有不同的意义。
 
    注册制的核心在于发行人的信息披露。信息披露的质量如何,能否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不仅会关系到发行人审核过程是否顺利,也关系到发行人能否通过审核与成功注册。在恒安嘉新案例中,发行人将会计差错更正认定为特殊会计处理事项的理由并不充分,也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而且,在招股说明书中不披露实控人股份转让与股份支付问题,成为其信披的硬伤,也为证监会的否决埋下了伏笔。因此,恒安嘉新被否案例,其实也是警示其他发行人,信披存在瑕疵,不予注册或是宿命。
 
    上交所将恒安嘉新的文件报送到证监会进行注册,说明是通过了上交所审核部门的审核,以及通过了上市委会议审议的。但证监会不予注册的结果又说明,上交所相关部门的审核与审议,其实是存在漏洞的。进一步讲,上交所的相关部门并没有把好关。
 
    中介机构亦存在同样的问题。对于中介机构而言,除了职业操守外,职业胜任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胜任能力不足,将无法发现发行人所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很好地解决发现的问题。恒安嘉新案例中,发行人随意进行会计处理的问题,股份转让与支付所存在的问题,中介机构等并非没有任何的责任。退一步讲,如果中介机构能提前解决好这些问题,恒安嘉新面临的或许是另一种结局。
 
    今年7月份恒安嘉新通过上交所上市委会议审议后,市场上出现了质疑的声音,质疑者认为,恒安嘉新存在主要财务指标大变脸,净利润前后差4倍;行业领军企业之一名不符实;经营依赖三大运营商、营收质量不高等问题。并声称,如果其能注册成功将是“奇迹”。实际上,对于自身存在的问题,恒安嘉新肯定心知肚明。但其最终不惜一试,背后不无闯关的心态,毕竟科创板实行的是注册制。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当头棒喝。恒安嘉新的案例也说明,抱着侥幸的心态闯关,不会有奇迹发生。
 
    注册制曾经让市场谈之色变,科创板的平稳运行,从侧面说明注册制并非洪水猛兽。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会放行。而恒安嘉新被否的案例,亦凸显出注册制也是有“门槛”的。发行人信披质量差,公司治理紊乱,上交所审核存在遗漏或程序不规范等,都将成为发行人注册成功的“拦路虎”。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